1904年初,署湖广总督端方等为瓦解武昌学生中的革命活动,将主张激烈的学生派去游学,其中一部分人被派往欧洲。武昌进步学生不愿这些中坚人物离开,朱和中安慰他们说:“事已至此,岂能自由?然如此伟大革命,我辈群龙无首,岂等夷所...[继续阅读]
海量资源,尽在掌握
1904年初,署湖广总督端方等为瓦解武昌学生中的革命活动,将主张激烈的学生派去游学,其中一部分人被派往欧洲。武昌进步学生不愿这些中坚人物离开,朱和中安慰他们说:“事已至此,岂能自由?然如此伟大革命,我辈群龙无首,岂等夷所...[继续阅读]
1905年6月11日,孙中山结束了历时一年半的美欧之行,自法国马赛登舟东返。他一路经过新加坡、西贡、香港,略事停留,于7月19日抵横滨。行前,孙中山将归讯告诉了冯自由等。湖北、四川等省留欧学生也将此讯转告留日的同乡。孙中山...[继续阅读]
孙中山“生于畎亩,早知稼穑之艰难,弱冠负笈外洋,洞悉西欧政教”[1]。无论是对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的熟悉程度,还是对祖国的落后、民众的无权与苦难的痛切感受,孙中山都超过了他同时代的许多志士仁人。两种不同社会制度的强烈对...[继续阅读]
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提出民族、民权、民生主义的概念之后,1906年,主持制定了同盟会《革命方略》,其首篇《军政府宣言》集中地诠释了同盟会的纲领。同年12月,他又在《民报》创刊周年纪念会上发表了重要演讲,题为《三民主...[继续阅读]
三民主义是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民主派领导民主革命的基本政治纲领。孙中山以非凡的气概将三民主义宣诸于世时,是以中华民族和中国全民利益代表的身份出现的。他强调这一思想的基本特征是“三大主义皆基于民”[1]。他主观地但...[继续阅读]
要在中国这样幅员广大的土地上进行革命活动,同盟会必须在全国范围内把自己建成庞大的有系统的组织。同盟会本部成立后,首先在加盟的留学生中按省区组织分会,管理本省留学生的入会主盟事务,并负责派遣人员,归国活动。同盟会...[继续阅读]
华侨是革命的重要支持力量。同盟会总章规定,国外应设南洋、欧洲、美洲、檀岛四个支部。南洋支部:设于新加坡,下辖英、荷属地以及缅甸、安南、暹罗各分会。欧洲支部:设于布鲁塞尔,下辖欧洲各国分会。美洲支部:设于旧金山,下...[继续阅读]
经过了1903年至1904年的初次辩论,康有为、梁启超的改良主义思想受到了一次冲击。但是,在海外华侨和国内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群众中,特别是在舆论界、思想界,改良派及其宣传工具《新民丛报》仍然拥有相当大的影响,销售量达一...[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