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是中华民族早期农业的发祥地之一,中国的古文化主要还是农业文化。在甘肃已发现有新石器时期的仰韶文化遗址千余处,主要在东部的泾、渭、西汉水、白龙江诸流域,其次在中部的洮河、大夏河流域,距今7000~5000年前。从其中...[继续阅读]
海量资源,尽在掌握
甘肃是中华民族早期农业的发祥地之一,中国的古文化主要还是农业文化。在甘肃已发现有新石器时期的仰韶文化遗址千余处,主要在东部的泾、渭、西汉水、白龙江诸流域,其次在中部的洮河、大夏河流域,距今7000~5000年前。从其中...[继续阅读]
据古文献记载,约在夏商之际,周部族已是一个以农业经济为主的部族,活动于今陕甘之间。传说周部族部落是由姬姓部落发展起来的,周部族第一个部落的领袖后稷,姓姬名弃,生于邰(今陕西省杨凌区)。《史记·周本纪》记载:“弃为儿时...[继续阅读]
秦代横征暴敛,赋税沉重。既按人头征收人口税,又按田亩征收土地税,还有无休止的徭役。史载,秦赋“二十倍于古”,农民负担不堪忍受。《汉书·食货志》记述秦代贫富分化的情景:“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庶人之富者累...[继续阅读]
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迭经战乱,社会经济受到很大破坏,而甘肃河西先后出现的前凉、后凉、南凉、西凉、北凉等政权,由于社会相对比较稳定,经济得到持续发展。曹魏统一北方,继续推广屯田制度,仓慈、皇甫隆等相继守敦煌。仓慈在...[继续阅读]
隋唐之际,甘肃经济空前繁荣,农业、水利资源的开发利用等,在全国都具有重要地位,粮食年年有余,家给人足,“人家储粮,皆及数岁”。隋唐两代都实行轻徭薄赋政策,沿袭了北魏以来的均田制。隋文帝开皇元年(581年),颁布了均田令,规...[继续阅读]
宋、夏、金、元之际,甘肃社会经济发展较为缓慢,农业发展迟滞。北宋西夏时农业生产有一定的发展,南宋之后尤其是元代,农业生产再次遭受严重破坏。11世纪至13世纪,在今宁夏地区及除陇东南以外的甘肃大部分地区,出现了以党项族...[继续阅读]
明清两代长达543年,是甘肃农业经济继秦汉、隋唐之后的又一个发展时期。屯垦政策的推行、赋税制度的变革、水利事业的发展,对于在元代遭到极大破坏的农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起了积极作用。明初,甘肃人口锐减,土地荒芜,情况十分...[继续阅读]
民国时期,甘肃农业发展缓慢。中期虽有短暂的回升,但由于新旧军阀的掠夺、封建地主的盘剥、长期战争的破坏,加上频繁的自然灾害,国民二十六年(1937年)后,随着货币的贬值、物价的暴涨、赋税的加重,严重阻碍着农业经济的发展。...[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