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咸丰年间,鄢陵县著名藏书家苏源生府下丫鬟庆春酷爱戏曲艺术,竟将自己多年积蓄拿出,购置戏装道具,招拢闲散艺人,成立了本县较早的一个梆子班社“庆春班”。该班延续达半个世纪,至民国初年,终因政局动荡,战祸连绵,而难以维...[继续阅读]
海量资源,尽在掌握
清咸丰年间,鄢陵县著名藏书家苏源生府下丫鬟庆春酷爱戏曲艺术,竟将自己多年积蓄拿出,购置戏装道具,招拢闲散艺人,成立了本县较早的一个梆子班社“庆春班”。该班延续达半个世纪,至民国初年,终因政局动荡,战祸连绵,而难以维...[继续阅读]
清咸丰初年(1851)创建于河南密县超化乡周岗村,由“李掌包”创办,俗称“李掌包马王爷戏班”。李死后,又由其子李留成、其孙李祥接办,直至1926年,戏班到河南鲁山为绸缎商户演出,被当地一官户将人和戏箱霸下,戏班始停止活动。该戏...[继续阅读]
鄢陵四街班亦称“四街戏”,是在“庆春班”兴办两年后,县城四街绅士为苏府丫鬟庆春的义举所动,征得各商号同意,集资组建班社,定名“四街班”。班址设在城隍庙内,全班20多人,其活动多为富户豪门唱堂会和应聘下乡唱庙会。收入...[继续阅读]
成字班是栾川县“靠山黄”最早的科班。班址在秋扒街,于清咸丰年间开科,由举人马庆科出资经办,以“靠山黄”著名须生庄黑帽(外号)为教师。3年出科,班名未改,原班演出,系“靠山黄”江湖班。约兴盛于清同治至光绪初,历经30余年...[继续阅读]
因有县衙六班做靠山而得名,建班时间不详,据老艺人回忆约建于清咸丰、同治年间,清末民初已闻名于开封及豫东一带。班址设在县衙门口的鼓楼上,管主为六班班头,常演出于“灶君庙”戏院,主要演员有何运(旦)、“一阵风”(旦)等...[继续阅读]
创办于清同治年间,班址设在县城内书院街关帝庙内,有演员50多人,经费由四街商户捐资。先由绅士郭某任会首,后由北街李家、南街罗家、西街路家、东街何家轮流当管主。1920年该班与“六班戏”(由县衙主办)合并,1937年更名“移俗社...[继续阅读]
始建于清同治年间,兴办人为商水县邓城乡张湾村赵百元,联合练集乡赵寨村共同主事。掌班张成(即张德荣,绰号“一百二十串”,工青衣)。其他演员还有黄青云(花脸)、曹彦章(武生,别名曹立)、王峻岭(生)、张水堂(刀马旦)、赵德福(黑...[继续阅读]
刘家班指利民镇(老虞城)西大街刘兰轩所办戏班(家班),约建于清同治六年(1867)。1933年琴师韦成魁、花脸王彦山在西关大王庙又办一科班,3年立科后并入此班。1938年后始有女演员入班,如郭翠琴等。1947年曾与夏邑县程友林班合并。19...[继续阅读]
建于清同治年间,由洧川县(今属尉氏县辖)四街商会扶植主办。该班前后延续百余年,曾数易班主。后期的班主有杜老三、王运青、张发文等。主要演员有刘常鳌(红生)、小黑(红生)、韩云龙(红生)、万喜成(须生)、龙乡喜(红生)、师小波...[继续阅读]
尉氏县公兴班建于清同治年间,由河南尉氏县城四街商会扶植。县商会会长杨厚斋曾在该班任班主。该班以演生、旦戏见长,鼎盛期演员达40余人。主要演员有易湘山(正旦)、银妞(生)、马披(丑)、朱群(红生)等。演出剧目有《李凤姐卖...[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