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彩绘(白族民居彩绘)

    流行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及周边白族地区的白族民居彩绘是白族文化的一朵奇葩,内涵丰富,形式讲究,风格朴素而不失庄重,不仅用做神祠、庙宇和大型古建筑群体上的装饰,而且广泛应用于白族民居建筑。《南诏图传》中的...查看详细>>

标签: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彝族(撒尼)刺绣

    彝族(撒尼)刺绣也叫“撒尼十字绣”,彝语称为“拿窝”,主要流传于昆明市石林彝族自治县彝族支系撒尼人聚居区的一种民间刺绣艺术。相传彝族(撒尼)刺绣起源于唐宋时期,明清两代趋于成熟。刺绣在彝族撒尼人的日常生活中占有十...查看详细>>

标签: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陶器烧制技艺(藏族黑陶烧制技艺、建水紫陶烧制技艺)

    藏族黑陶烧制技艺藏族黑陶烧制技艺流传于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县尼西乡汤堆自然村,是藏族村民的传统手工艺,由男性传承。它历史悠久,考古发掘的史前石棺墓葬中曾出土大量土陶器,其制作工艺与尼西土陶制作相同。黑陶以泥...查看详细>>

标签: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傣族织锦技艺

    傣锦是一种古老的、与傣族妇女毕生相伴的传统手工纺织技艺,当地称“娑罗布”,是流传于傣族群众中的一种民间工艺品,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少数民族特色。明洪武、万历年间,已能用手工织出“丝幔帐”、“绒锦”作为贡品进贡...查看详细>>

标签: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斑铜制作技艺

    斑铜,因天然铜矿中含有各种金属,经冶炼熔铸后形成橘红色的斑纹而得名。斑铜制作技艺主要流传于曲靖市会泽县、昆明市,已有300余年的历史。早在先秦时,云南省曲靖市会泽县就以产铜闻名,当地所产的“堂琅洗”、“朱提洗”闻名...查看详细>>

标签: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贝叶经制作技艺

    贝叶经傣语称“坦兰”,贝叶制作技艺是用铁笔刻写在“贝多罗”树叶上的佛教经文。贝叶经起源于古印度,公元7世纪前后随南传上座部佛教经斯里兰卡、缅甸、泰国传入云南省西南地区。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是承继贝叶经制作技艺...查看详细>>

标签: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普洱茶制作技艺 (贡茶制作技艺、大益茶制作技艺)

    普洱茶传统制作技艺,已有千年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商周时期。至唐代,普洱茶已远销内地和西藏,唐代樊绰《蛮书》载“茶出银生城界诸山……”宋代,在“茶马互市”占有重要地位。明代,普洱茶出现了“士庶所有,皆普洱茶”的盛景。...查看详细>>

标签: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德昂族浇花节

    德昂族浇花节是德昂族一年一度的传统佳节,主要在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德昂族民众中流传。浇花节从清明节后第7天开始,历时3天。浇花节前一天,即清明节后第六天举行浇花节的预备仪式——采花节(也称“采花仪式”)。清晨...查看详细>>

标签: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石宝山歌会

    石宝山歌会是大理地区最盛大的传统节日,于每年农历七月二十七至八月初一在全国风景名胜区大理白族自治州剑川县石宝山举行,届时来自剑川、洱源、丽江、大理等地的白族群众纷至沓来,聚集于此,弹弦对调,以歌觅偶;还到各寺庙...查看详细>>

标签: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大理三月街

    大理三月街是白族人民盛大的传统节日,主要活动地点为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古城。它始于唐朝永徽年间(公元650年~655年),由传统庙会演变而成,历经1300多年而不衰,其产生与发展均与佛教在大理的传播有着密切的关系。三月街的街...查看详细>>

标签: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词 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