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历史记载是东汉蔡伦发明纸(发明于公元105年)。现在考古发现早在西汉初年就有了纸,各次发现是(参潘吉星《中国造纸史话》第10—17页,又潘吉星《中国科学技术史·造纸与印刷卷》第46—57页):1933年考古学家黄文弼在新疆罗布泊...[继续阅读]
海量资源,尽在掌握
过去历史记载是东汉蔡伦发明纸(发明于公元105年)。现在考古发现早在西汉初年就有了纸,各次发现是(参潘吉星《中国造纸史话》第10—17页,又潘吉星《中国科学技术史·造纸与印刷卷》第46—57页):1933年考古学家黄文弼在新疆罗布泊...[继续阅读]
从西晋初年傅咸《纸赋》“揽之则舒,舍之则卷”的描绘看,纸在早期就是以卷子的形式出现的。其原因是竹简木简是卷起来存放的。而且卷子画有竖格,显然是仿竹木简而画。从六朝到唐代,都是卷子,五代北宋初仍有卷子,金代刻的大...[继续阅读]
大约在唐代后期,出现了经折装。经折装就是把卷子改成折叠式,纸仍是连接起来的长幅,但不是卷起来,而是按一定宽度一反一正折叠成一个长方形的册子。轴和褾都不用了,换成两块硬纸板,也有用薄木板的,大小与折子一样,把折子夹起...[继续阅读]
蝴蝶装是由经折装变来的。元吾衍《闲居录》:“古书皆卷轴,以卷舒之难,因而为折。久而折断,复为薄帙。”“薄帙”就是蝴蝶装的一本一本书。其重大进步就是变成了单叶装订成册的形态,这种形态与现代意义的图书册页制度就十分...[继续阅读]
蝶装也是包背,就这一点讲是一致的。区别是:每页版面向外对折,装订不在版心一边,而在版心折线对面的余纸上。打眼,穿纸捻子,订好后再上包背封皮。这样,蝶装时靠近书背的版心部分,现在朝外,成为书口。而原来的书口部分成为书...[继续阅读]
包背装书背易破,书易散,于是出现线装。不同是:护叶由一张裹背改为前后两张,不包书背。装订时先订纸捻,再切齐,然后包角,再上封皮,再打眼上线。一般打四个装订眼,或者在书背上下两角加打两眼,成为六眼装。线装大约明中叶兴起...[继续阅读]
著,也叫“作”、“造”、“著作”。王充《论衡·对作》说:“造端更为,前始未有,若仓颉作书,奚仲作车是也。《易》言伏羲作八卦,前是未有八卦,伏羲造之,故曰作也。”仓颉造字,奚仲造车,伏羲作八卦,都是前所未有的开创性工作...[继续阅读]
著作,强调的是“无本于前”、“前始未有”,那么“述”也就是“古已有之”,有所承因。孔子自己说“述而不作,信而好古”,《中庸》也说“仲尼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尧、舜、文、武皆古圣贤,孔子学习、讲述、阐发他们的道德典...[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