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业词典 > 文史知识 > 列表
文史知识 共有 5294 个词条内容

三皇

    传说中远古部落的酋长。三皇之名,初见于《周礼·春官·外史》。各种史籍说法不一:(1)伏羲、神农、黄帝(孔安国《尚书序》、皇甫谧《帝王世纪》);(2)伏羲、神农、女娲(《风俗通义·皇霸篇》引《春秋纬·运斗枢》);(3)伏羲、神农、...[继续阅读]

文史知识

三晋

    战国时韩、赵、魏三国的合称。春秋末,晋国被韩、赵、魏三家卿大夫瓜分,各立为国,故史称三晋。《战国策·赵策》:“三晋合而秦弱,三晋离而秦强。”三晋地包括今山西、河南及河北西南部分。...[继续阅读]

文史知识

三监

    周灭商后,封纣子武庚于商旧都,利用他统治殷遗民。又把商的王畿分为卫、鄘、邶三个封区,分别由武王弟管叔、蔡叔、霍叔去统治,以监视武庚。封殷都以东为卫,由管叔监之;殷都以西为鄘,由蔡叔监之;殷都以北为邶,由霍叔监之:总称...[继续阅读]

文史知识

三长制

    北魏文明冯太后以孝文帝名义颁行的一种行政制度,是与宗主督护制争夺人口、租税的重要措施。三长制就是重建乡官系统,五家立一邻长,五邻立一里长,五里立一党长,选择本乡“强谨”的人充当,用以代替宗主督护的统治。由于三长...[继续阅读]

文史知识

三世说

    儒家公羊学派的历史观。西汉董仲舒首先提出《春秋》分十二世为三等,即“有见、有闻、有传闻”。“有见世”是孔子亲自见到的,“有闻世”是孔子听人说的,“有传闻世”是前人传述下来的。东汉何休以此三世为“据乱世”、“...[继续阅读]

文史知识

三统说

    亦称“三正说”。西汉董仲舒提出的三统循环理论。他把夏、商、周三代的正朔,涂上神秘色彩,说夏代以寅月(农历正月)为岁首,以黑色为上色,称黑统;商代以丑月(农历十二月)为岁首,以白色为上色,称白统;周代以子月(农历十一月)为岁...[继续阅读]

文史知识

三分公室

    春秋时期鲁国大夫孟孙氏、叔孙氏、季孙氏三家瓜分公室土地财产的历史事实。孟孙、季孙、叔孙三氏,都是鲁桓公的后代,故称三桓。鲁文公死后,三桓势力日强。随着封建经济的发展,鲁国实行“初税亩”,承认私田的合法性,土地私...[继续阅读]

文史知识

三国鼎立

    赤壁之战(公元208年)后,曹操兵败北还,无力南顾,加强整顿内政;孙权保住江东,并向东南发展;刘备先暂借荆州,后又夺得刘璋所据的益州,站稳了脚根。这样就奠定了曹操、刘备、孙权三足鼎立的政治局面。公元220年,曹操死,子曹丕迫使...[继续阅读]

文史知识

三河大捷

    太平军歼灭湘军精锐的重要战役之一。枞阳会议后,正当太平军与江北大营激战时,湘军曾国藩乘太平军东下,派李续宾率精锐6000人进攻庐州三河镇。三河镇是太平天国的重要军事据点和物资集中地。陈玉成奉命迅速往援,李秀成也相继...[继续阅读]

文史知识

三侵高丽

    隋炀帝大业年间对高丽(今朝鲜)的三次入侵。大业七年(公元611年),炀帝(杨广)进行大举远侵高丽的准备工作,在河南和江淮制造兵车5万乘,在东路海口造船3万艘,全国的陆军,无分远近,都集中于涿郡。大业八年(公元612年)二月至七月,炀帝...[继续阅读]

文史知识
词 典
论语孟子 中国学术 哲学著作 爱犬养护 百花百话 百科合称 保定庙会 北大百联 哺乳动物 军事常识 人文常识 艺术常识 中外名人 重大事件 藏传佛教 三峡昆虫 城市供热 传世名方 词名索引 大历诗略 大学历史 当代科学 东方文化 东方文学 冬虫夏草 法律文书 佛源语词 福州方言 港口经济 高等数学 公共关系 公证律师 古今谋略 古钱百咏 古诗百科 古诗评译 古文鉴赏 关东文化 广播电视 国防经济 国际关系 国际金融 国际政治 国史纪事 汉代长安 汉英经贸 汉族风俗 河南蜻蜓 赫章彝族 红河彝族 湖湘文化 画说西藏 环境科学 环球地名 皇帝内经 皇权兴衰 皇权兴衰 黄帝内经 黄节诗学 机械加工 蓟州风物 民间疗法 精细化工 同义反义 文史知识 文学知识 西方哲学 建安诗文 建筑经济 交叉科学 教师百科 教育评价 金属材料 京剧剧目 经济法学 经济科学 精细化工 决策科学 科技编辑 科学技术 孔子文化 老子鉴赏 李白诗歌 历代典故 历代绝句 历代骈文 爱情佳句 文坛掌故 历史大事 国史全鉴 名城杭州 名城临海 名城衢州 连用成语 两汉职官 领导干部 吕氏春秋 伦理百科 论语鉴赏 漫画知识 美丑大典 美军服装 美食中国 美术辞林 唐墓壁画 民间禁忌 民间文学 民族知识 名著缩微 明清西安 明清治藏 南社戏剧 宁波古韵 欧洲历史 热工技术 人口管理 人口科学 人类科学 人生哲学 儒林外史 三宝合璧 三国韬略 陕北方言 陕西烹饪 常用钢材 商业会计 尚氏易学 神州秘方 诗歌美学 石油技术 实用方法 实用公文 外国文学 外国哲学 外台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