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兴中会到同盟会

    兴中会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它是由中国革命的伟大先行者孙中山领导创立的。孙中山,名文,字德明,号逸仙。1897年流亡日本时,化名中山樵,后人即习惯称之为孙中山。1866年11月,孙中山出生在广东省香山县(今中山...查看详细>>

标签:民国史纪事

清末预备立宪

    义和团运动后,革命逐渐跃升为时代的主流,特别是自立军的勃兴,表明原先集结于维新派旗帜下激进的、年轻一代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正在摆脱改良主义的思想束缚,寻找新的出路。是时,“革命论盛行于国中,……其旗帜鲜明,其壁垒森...查看详细>>

标签:民国史纪事

国会请愿运动

    清政府“预备仿行宪政”的举措,博得了资产阶级自由派及其代言人的热烈欢迎。还是在预备立宪的上谕颁布后,国内以立宪派为主要代表的立宪运动渐成高潮,立宪团体亦纷纷出现。1906年,张謇、汤化龙、郑孝胥等联合江苏、浙江、福...查看详细>>

标签:民国史纪事

辛亥前革命派的反清斗争

    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在变更中国政体的斗争中,选择了与立宪派人根本不同的道路,采取了更适合中国国情的暴力手段,谋求共和政体的建立。1894年6月,孙中山曾上书直隶总督李鸿章,陈述“治国之大经,强国之大本”,幻想...查看详细>>

标签:民国史纪事

保路运动

    “引起中华革命先”①的保路运动又称铁路风潮,是辛亥革命前夕爆发的中国人民反抗清政府向帝国主义出卖铁路主权的爱国运动。19世纪末叶,世界资本主义已经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资本输出成为其对外侵略的主要特征。而伴随着与...查看详细>>

标签:民国史纪事

武昌首义

    1911年10月10日(夏历辛亥年八月十九日),以士兵为主体的武汉新军在武昌举行起义,标志着辛亥革命的全面爆发。湖北位居长江腹地,武汉素为“九省通衢”,交通便利,系当时国内仅次于上海的第二大城市,资本主义工商业和近代新式教育...查看详细>>

标签:民国史纪事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

    武昌起义的枪声打响后,组建革命政权成为首要。但由于孙中山远在美国,黄兴客居香港,革命党人一时呈群龙无首状态,只得推黎元洪就任湖北军政府都督。1911年10月11日晚,由革命党人蔡济民等组成的谋略处召开会议,决议宣布中国为“...查看详细>>

标签:民国史纪事

《中华民国临警方约法》公布

    总统、国会、宪法,是资产阶级共和国的象征。作为资产阶级革命派领袖的孙中山非常重视这些象征。《同盟会宣言》在解释“建立民国”这条政纲时说:“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国民政府,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大总统由国民共...查看详细>>

标签:民国史纪事

袁世凯与北洋军阀的形成

    北洋军阀是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产物,其历史渊源可追溯到清末的湘军与淮军。1895年袁世凯小站练兵,组建“新建陆军”,正是继承了湘淮军的衣钵,并在此基础上发展成为北洋军阀政治集团。袁世凯,字慰庭(又作慰廷、慰亭...查看详细>>

标签:民国史纪事

南北议和与清帝退位

    武昌起义后中国革命形势的迅猛发展,使中外反动势力感到惊慌失措。清政府急派陆军大臣荫昌率重兵赶赴武汉镇压革命,但北洋军本系袁世凯的亲军,荫昌指挥不灵,清政府徒呼奈何。列强也日益感到中国革命发展的严重性,一面在武汉...查看详细>>

标签:民国史纪事
词 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