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底峡为印度名僧,对佛教在西藏的复兴起过重大作用,成为噶当派祖师,被尊称为“觉沃杰”(尊者之意)。许多大寺院中供奉其画像或塑像。其画像为尊者盘坐于莲座,头微左倾,弯眉,眼睛正视前方,方口自然闭合,表情和蔼可亲。双手在...[继续阅读]
海量资源,尽在掌握
阿底峡为印度名僧,对佛教在西藏的复兴起过重大作用,成为噶当派祖师,被尊称为“觉沃杰”(尊者之意)。许多大寺院中供奉其画像或塑像。其画像为尊者盘坐于莲座,头微左倾,弯眉,眼睛正视前方,方口自然闭合,表情和蔼可亲。双手在...[继续阅读]
位于云南省德钦县西北36公里的滇藏公路与阿东河交叉处,背靠大山而建。设计引用流量每秒5.25立方米,水头105米,引水渠长630米,装机容量3×1000千瓦。于1978年1月动工,1982年10月1日竣工。至1990年底,供电范围达40个社(村),年利用小时达...[继续阅读]
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阿墩子(今云南德钦县)土千总和定邦等接到西藏噶厦地方政府“饬驱洋教”文书,遂敦促阿墩子传教士顾德尔、任安牧趋避。同时,茨菇天主教堂传教士余伯南、小维西天主教堂传教士也分别到维西叶枝、大理躲避...[继续阅读]
亦译作修建局,原西藏地方政府的机构之一。通常由扎萨、堪穷及五品僧俗官主管,其职责为管理布达拉宫、罗布林卡、大昭寺、小昭寺的维修以及各军营、藏医院等各处公房的新建工程。每年向噶厦呈报修建工程所需的钱、粮,工程...[继续阅读]
西藏工布江达人。自幼学习藏文、算术,习武。成年后被拉藏汗任命为工布首领。清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蒙古准噶尔部侵扰西藏时,与清军一道进行了抵御和反击,立下功劳,随后赴青海接旨受任。康熙六十年(1721年),清政府封其为贝子...[继续阅读]
藏语音译,为一种岩石经过长期风化而形成的粘土。多产于西藏、甘肃、青海等地的山上。因土质不同,颜色各异,多数呈灰白色,也有淡红色或浅黄色的,当地群众将其用于房顶、地面、平台等建筑中。用阿嘎土加小石粒磨打后的地面如...[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