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词典 > 文艺美学 > 列表

审美对象

    美作为对象存在是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它与人们形成一定的审美关系,能引起特定的情感反映。所以,凡是客观上与人构成一定的审美关系,能引起人的审美感受的事物总称为审美对象。审美对象是社会历史实践的产物。人类社会之...查看详细>>

标签:文艺美学

美的本质

    △“美的本质”究竟是什么,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历史上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从精神世界出发,把美归结为意识、理念,它颠倒了物质与意识的关系,属于唯心主义;一种是从客观世界的自然特征出发,认为美仅仅在于对象的自然的物质形式...查看详细>>

标签:文艺美学

美的特征

    美的存在是具体可感的。所以会是这样,是因为美具有形象上的具体可感性,观赏上的愉悦感染性,标准上的客观规定性。凡是美的事物都以具体的感性形象出现,没有形象就没有美。中国古代的训诂学著作对形象作过这样的解释:“形...查看详细>>

标签:文艺美学

美的规律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的问题,他说:“人类也依照美底规律来造形。”要弄清这句话的意思,首先必须了解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批判资产阶级的国民经济学的出发点。国民经济学忽视了劳动者作为人...查看详细>>

标签:文艺美学

掌握世界的方式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提出的问题:“思维着的头脑……用它所专有的方式掌握世界,而这种方式是不同于对世界的艺术的、宗教的、实践—精神的掌握的。”马克思在这里列举的人类掌握世界的方式有四种,即哲学...查看详细>>

标签:文艺美学

劳动对象化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的一个命题:“劳动的产品就是固定在某个对象中、物化为对象的劳动,这就是劳动的对象化。劳动的实现就是劳动的对象化。”这个命题直接关系到人的审美对象化的问题。在劳动者享有一...查看详细>>

标签:文艺美学

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的问题:“随着对象性的现实在社会中对人说来到处成为人的本质力量的现实,成为人的现实,因而成为人自己的本质力量的实现,一切对象对他说来也就成为他自身的对象化,成为确证和实现他...查看详细>>

标签:文艺美学

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

    源于德国古典哲学家康德的术语。在康德哲学中,规律性是指纯粹理性先验范畴的因果必然性。这些先验范畴,通过时间构架,应用于感性,构成知识,就是说,把感性经验纳入理性的先验范畴,经过综合,才使认识成为可能而取得知识,这就...查看详细>>

标签:文艺美学

自然的人化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一书中提出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美学观点。马克思在论述人与自然界的关系时,从审美角度来说,大致曾表述过如下的思想:“自然界的人的本质只有对社会的人说来才是存在的;因为只有在社会中,自...查看详细>>

标签:文艺美学

共同美

    侧重指超出阶级之外为各个阶级所共同认为美的美。导源于对象的美的内涵的客观规定性,表现为美感的共同性。所谓美感的共同性,是指人们由于具有某些相近或相同的审美观点、审美标准、审美能力而对同一审美对象所产生的某些...查看详细>>

标签:文艺美学
词 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