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春,兴平县(今兴平市)在农田基本建设中形成的一套以改土治水为中心,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的模式。一平指土地平整,三端是路端、渠端和树行端。1964年,兴平县以杏花村为试点村,经一年努力,全村坡地全部修成水平梯田...[继续阅读]
海量资源,尽在掌握
1965年春,兴平县(今兴平市)在农田基本建设中形成的一套以改土治水为中心,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的模式。一平指土地平整,三端是路端、渠端和树行端。1964年,兴平县以杏花村为试点村,经一年努力,全村坡地全部修成水平梯田...[继续阅读]
境内发育较全,层序完整,东西延伸,分布较广的陆相沉积地层。主要出露在嵯峨山、五峰山以北,山南有零星分布。地层从下到上划分为下二叠统和二叠系上统。下二叠统分山西组和下石盒子组。其中山西组分布在永寿县、乾县、礼泉...[继续阅读]
在旬邑县东南部。发源于旬邑县石门山南麓暗门子村,向西南流经清原乡水沟口、窑上和土桥镇雁岭村后,成为旬邑、淳化两县的一段界河,在土桥镇胡同同村以东出旬邑县境。含界河河段在内,全长20.4公里,流域面积69.95平方公里。建有...[继续阅读]
全国九大地方品种之一,分为大八眉、二八眉、小伙猪3个类型。主要分布在长武县、彬县、旬邑县等。八眉猪体格中等,全身被黑毛,毛粗硬,面部微凹,头较窄,大小适中,耳大下垂超过鼻端,背窄长,腹下垂,颈长短适中,颈肩结合良好;后肢...[继续阅读]
秦汉以来,境内南部平原地区人口密于中部台原地区,中部台原地区密于北部山区。南部平原地区的秦都区、渭城区、兴平市、武功县面积为1505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14.7%。秦汉时,此区域为都城和京畿之地,人口占全境的80%,人口密度为...[继续阅读]
新中国成立前,境内人口文化程度偏低。1949年,小学文化程度的有14.09万人,占总数的8.53%;初中文化程度的有0.71万人,占总数的0.43%;高中文化程度的人为数很少,大学文化程度的人更是寥寥无几。新中国成立后,随着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继续阅读]
境内属汉族人口聚居区,还有回族、满族等少数民族。新中国成立后,各民族和睦相处,共同发展。1957年,西藏公学(今西藏民族学院)在咸阳建立后,境内藏族人口大增。嗣后,随着工业、交通和城市建设的发展,境内少数民族人口结构有了...[继续阅读]
境内人口的突出特点是年龄轻、基数大、增长快。1982年7月,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时,境内总人口为370万人。其中0岁~14岁组为127.47万人,占总数的34.3%;15岁~49岁组为196.63万人,占总数的52.9%;50岁~59岁组为22.48万人,占总数的6%;60岁以上组...[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