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世界上的三种类型的新闻制度。1980年由我国新闻学研究者提出,并在以后数年里成为我国新闻学研究中经常使用的概念。这三种新闻制度是:一、西方的自由制。它主张办报、采访、批评自由,政府一般不直接控制报纸,用新闻法管理...[继续阅读]
海量资源,尽在掌握
指世界上的三种类型的新闻制度。1980年由我国新闻学研究者提出,并在以后数年里成为我国新闻学研究中经常使用的概念。这三种新闻制度是:一、西方的自由制。它主张办报、采访、批评自由,政府一般不直接控制报纸,用新闻法管理...[继续阅读]
是19世纪末以后西方发达国家控制和管理新闻业的主要形式。新闻业的垄断从报业开始,报业竞争的结果,使越来越多的报刊集中到越来越少的报业主或股份公司手中,形成在两个以上地区拥有两种以上报刊的报业托拉斯(报团)。最早的...[继续阅读]
指法西斯主义对新闻事业、新闻传播性质与作用的论证。最早阐述这一理论的是墨索里尼,集大成者为戈培尔。这一理论的基础是“新闻就是政治性本身”。其主要论点有:一、报纸是政府事务的一部分,不能由私人自由经营。国家须...[继续阅读]
是测度新闻媒介传播效果的指标体系。1986年由我国研究者提出,主要运用于新闻受众的调查。它划为9个方格区,如图(19页)。一家新闻媒介的传播内容及其结构是否优化,由以下几项指标的有机组合决定:一、传播兴奋区的信息是否有足...[继续阅读]
是指千万家报纸总体版面反映社会的封闭系统。根据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原理计算,宇宙中存在一种被称为“黑洞”的天体,它是一个巨大的引力场,能够把一切物质吸引进去。1982年,美国社会预测家约翰·奈斯比特在他的著作《大趋...[继续阅读]
是对“文化大革命”中流行的马列、毛泽东论新闻的语录本和布满黑体字的新闻学文章的讽刺性称谓,始于1979年。它的特点是:一、指导思想上,紧跟快转,语录为当前政治服务。二、手法上,歪曲、删节、回避不合人意的语录。三、编...[继续阅读]
是对各种将新闻媒介视为耳目和喉舌的看法的总称。在马克思的著作里,多次讲到报刊是人民的眼睛,但使用“喉舌”一词通常带有贬意,指某敌对报刊是某个名声不好的当权者或大资本家的喉舌等等。1896年,梁启超在中国最早提出报纸...[继续阅读]
是对各种将新闻媒介视为工具看法的统称。工具的主语是传播新闻的物质载体和技术设施还是由人组成的编辑部,在日常生活中对此是混淆的,难以分清。在西方新闻学著作中,有少数称新闻媒介为某种工具的看法。在我国,称新闻媒介...[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