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历史编纂学的继承与发展

    明清时期的历史编纂学多数是继承,发展很少。(一)纪传史(正史):有二十四史中的最后两部《元史》和《明史》。明修《元史》撰写时间短,修了两次,加到一起不到一年的时间,错误、遗漏、混乱、重复的很多,但也确实保存了元史的资...查看详细>>

标签:中国史学史

二、历史地理学的发展

    历史地理学是从地理方面研究历史的发展变化,亦称地理沿革史。地理最早见于《尚书·禹贡》的记载,此后正史中有地理志、郡国志,唐时始单独成书,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元和是唐宪宗年号),此书据元和年间的区划叙述疆域和政...查看详细>>

标签:中国史学史

三、历史考证学的发展

    历史考证学至明还处于史学的附属地位,还没有人专搞考证。到清乾嘉时有人终生考证,考证内容有经史子集。(一)历史考证学的内容1.校正文字,这牵扯到版本学、校勘学、文字学。明人刻书喜改字,清人便对明刻本进行考证。2.解释文...查看详细>>

标签:中国史学史

四、章学诚的史学

    章学诚是封建时代中国最后一位大史学家,是封建时代可与刘知几比肩的著名史学评论家。(一)章学诚(1738年—1801年)的生平及其著作章学诚,字实斋。他比王鸣盛小十六岁,比赵翼小十一岁,比钱大昕小十岁。其一生特点:1.天资很低,背书...查看详细>>

标签:中国史学史

(一)反封建史学思想的发展

    反封建史学思想的出现与当时政治形势有关。内忧外患使中国面临危机,进步的政治家和思想家提出了“变”与“新”的口号,学术上也要适应此变化。而在学术上与政治最密切的就是史学,从而逐渐掀起了反封建史学的浪潮。于此有...查看详细>>

标签:中国史学史

(二)外国历史的介绍与研究

    中国要变法,须学习西方的政治、文化,便需有外国的历史知识。魏源《海国图志》是最早介绍外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地理等的著作,其中包括历史。鸦片战争后,林则徐被免职后见到魏源,把《四洲志》原稿交给魏源,委托他写一部...查看详细>>

标签:中国史学史

(三)外国资产阶级史学著作的传入

    当时懂英法德文的人很少,懂的人则限于译科技书和哲学书,日本明治维新对中国震动很大,日文也好学,所以传入的主要是日本的著作。日本的著作从体例到观点,也是运用西方的。1.世界史方面:(1)冈本监辅《万国史记》,是用汉文写成...查看详细>>

标签:中国史学史

(一)梁启超的史学

    1.梁启超(1873年—1929年)的生平梁启超一生可以分三个阶段:(1)二十岁以前是学习时期。他天资很高,三岁开始读书,六岁就读完四书五经;七八岁已会写文章,十来岁就能写一千字的文章;十二岁研究训诂学、考证学;十六岁中举,十七岁从学...查看详细>>

标签:中国史学史

(二)历史教科书的编著

    中国通史最普遍的当是教科书。20世纪初有许多人立志写一部通史。章太炎1901年曾写信与梁启超探讨,表示自己要写一部中国通史,但都未能完成,直到1904年才正式出现。夏曾佑《中国历史教科书》,1904年出版第一册,1905年出版第二册...查看详细>>

标签:中国史学史

(一)新史料的整理与研究

    19世纪末到20世纪30年代,发现了许多新的史料,有地上的也有地下的,这些史料受到资产阶级史学家的重视,他们做了许多整理和研究工作,解决了许多问题,也扩大了历史研究的领域。1.概况。新史料约有下列六类:(1)甲骨文:1899年以前甲骨...查看详细>>

标签:中国史学史
词 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