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名《老子指略例》、《老子指归略例》、《老子微旨例略》。阐发老子思想的哲学著作。一卷。三国魏王弼撰。成书于三国时代。本书题名《老子指略》,即是概述老子主要思想之义。(撰者事迹参见“《周易注》”条)本书最早见...[继续阅读]
海量资源,尽在掌握
又名《老子指略例》、《老子指归略例》、《老子微旨例略》。阐发老子思想的哲学著作。一卷。三国魏王弼撰。成书于三国时代。本书题名《老子指略》,即是概述老子主要思想之义。(撰者事迹参见“《周易注》”条)本书最早见...[继续阅读]
又名《道德真经注》、《老子河上公注》。现存较早的《老子》注本。各种版本卷数不一,以二卷本最普遍。旧题汉河上公撰。关于河上公其人,以及河上公注本成于何时,现在很难断定。《神仙传》中记载说:汉文帝(前180年至前157年在...[继续阅读]
《老子》校注本。分上下两篇。清魏源撰。约成书于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魏源,字默深。生于清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卒于清咸丰七年(1857年)。湖南邵阳人。官至高邮知州。曾从刘逢禄学《公羊春秋》。是主张“通经致用”的今文...[继续阅读]
亦名《老子核诂》。《老子》注释本。七卷。今人马叙伦撰。成书于民国十三年(1924年)。马叙伦,字夷初。生于清光绪十年(1884年),卒于一九七○年。浙江杭县(今余杭)人。曾任上海《国粹学报》等报编辑,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校教授...[继续阅读]
《老子》校释本。两篇八十一章,今人朱谦之撰。成书于一九五五年。《老子校释》以唐《易州龙兴观道德经碑》本为底本,以敦煌写本和遂州碑本为主要参订本。还批判地选用了王弼,河上公等注本,“御注”、“广明”、“景福”等...[继续阅读]
思想杂著。刘向编定《管子》时共八十六篇,今本存七十六篇,另有十篇名存实亡。相传为春秋时管仲撰。成书于战国(约前475—前221年)间。管仲,名夷吾,字仲,谥敬,故又称管敬仲。生年不详,卒于周襄王七年(前645年)。颍上(今安徽颍县...[继续阅读]
一名《管子正误》。《管子》校释本。二十四卷。清戴望撰。成书年代不详。戴望,字子高。生卒年不详。德清(今属浙江省)人。清代中后期学者。曾从宋翔凤治《尚书》今文之学。为学极重门户之见,死守家法。曾于清同治中任金陵...[继续阅读]
《管子》校释本。分八十六篇,亡十篇。今人郭沫若、许维遹、闻一多等撰。成书于一九五四年。郭沫若,原名郭开贞,常用名郭鼎堂,笔名沫若,生于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卒于一九七八年。四川乐山县沙湾镇人。文学家、历史学家、政...[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