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军事编制单位。①古以战车25乘为一偏;又以9乘为小偏,15乘为大偏。《左传·桓公五年》:“先偏后伍。”杜预注:“《司马法》:单战二十五乘为偏。”又《成公七年》:“以两之一卒适吴,舍偏两之一焉。”杜预注:“《司马法》...查看详细>>

标签:中国古代军事文化

    古代的军事编制单位。25人为两。《周礼·地官·小司徒》:“乃会万民之卒伍而用之,五人为伍,五伍为两。”王安石《上皇帝万言书》:“则此闾、族、党之师,亦皆卒、两、师、旅之师也。”...查看详细>>

标签:中国古代军事文化

    古代的军队编制单位。什本即“十”,既指户籍编制中十家为一“什”的单位,也用为军队的编制单位,即十人为“什”。《左传·昭公元年》:“彼徒我车,所遇又阨,以什共车,必克。”杜预注:“更增十人,以当一车之用。”《礼记·祭义...查看详细>>

标签:中国古代军事文化

    古代最小的军事编制单位。五人为伍。《正字通》:“伍,军法五人为伍。”《左传·桓公五年》:“先编后伍。”杜预注:“五人为伍。”《周礼·夏官·诸子》:“合其卒伍。”郑玄注:“军法百人为卒,五人为伍。”《韩非子·显学》:“...查看详细>>

标签:中国古代军事文化

骖乘

    古制一车乘三人,尊者居左,御者在中,右为骖乘。兵车则主帅居中,以便指挥作战;御者在左;右为陪乘,负责保护主帅或排除行车途中的故障。亦作“参乘”,兵车或称“车右”,或直称“右”。《左传·文公十八年》:“及即位,乃掘而刖之...查看详细>>

标签:中国古代军事文化

乡导

    古代称熟悉地理路线而为军队带路的人为“乡导”,即今之“向导”。中国古代兵家非常重视军中乡导的作用。如《孙子兵法》云:“不知山林、险阻、沮泽之形者,不能行军;不用乡导者,不能得地利。”《武备总要》卷五亦云:“兵行...查看详细>>

标签:中国古代军事文化

步兵

    古代步行作战的士兵。或称“徒卒”、“步卒”。先秦时期,虽以车战为主,亦有步兵,即随车徒卒,如殷代随车徒卒每车15人,至春秋时期增加至72人。步卒地位低下:殷周时期,步卒由庶人或奴隶充任;春秋时期,步卒仍由奴隶、农奴或自由...查看详细>>

标签:中国古代军事文化

锐士

    战国时秦国的步兵。皆挑选其精锐,且训练有素,故称。秦孝公时,商鞅变法,奖励耕战,按军功给予爵位和田宅,军力大增,士兵的战斗力极强,故荀子云,“齐之技击不可以遇魏氏之武卒,魏之武卒不可以遇秦之锐士”。后泛指精锐的士兵。...查看详细>>

标签:中国古代军事文化

    古代指步兵。《诗·鲁颂·閟宫》:“公徒三万。”《左传·隐公九年》:“彼徒我车,惧其侵轶我也。”杜预注:“徒,步兵也。”《礼记·祭义》:“五十不为甸徒。”孔颖达疏:“徒谓步卒。”“徒”的地位很低,一般由庶人或奴隶充任...查看详细>>

标签:中国古代军事文化

带甲

    战国时步兵的统称。因披带甲胄而得名。《战国策·齐策一》:“齐地方二千里,带甲数十万。”亦泛指参战的士兵。...查看详细>>

标签:中国古代军事文化
词 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