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魏国步兵名。战国时魏国考选步兵,凡身穿“三属之甲”、手执“十二石之弩”、背负“箙矢五十个”、荷戈、带三日之粮能在半天中跑一百里路者,方得中选。中选者称为“武卒”,免除其全户徭役,并给予田宅。...[继续阅读]
海量资源,尽在掌握
战国时魏国步兵名。战国时魏国考选步兵,凡身穿“三属之甲”、手执“十二石之弩”、背负“箙矢五十个”、荷戈、带三日之粮能在半天中跑一百里路者,方得中选。中选者称为“武卒”,免除其全户徭役,并给予田宅。...[继续阅读]
战国时齐国经过考选和训练的步兵。《汉书·刑法志》载有“齐愍(齐湣王)以技击强”。《荀子·议兵》谓其制度根据斩首级数字给予奖金。后世称搏击的武艺为技击。...[继续阅读]
古代指骑在马上作战的军队。甲骨文中骑马之字作“奇(楷化后)”,既为骑马之“骑”,亦为奇异之“奇”,可证殷代即有人骑马;但殷人的主要服装是上衣下裳(或裙),一般不穿裤而穿袴,而袴为无裆之套裤,骑马不便,加之乘骑之马难以调...[继续阅读]
古代称水上作战的军队。据文献记载,中国殷周时期仅有军队渡河,而无水面作战,故无水军。春秋时期,南方水网地区诸国,如吴、楚、越、齐等相继崛起,互相争斗,因而出现水面作战的形式,遂即相继建立了自己的水军,如越国的水军称...[继续阅读]
秦穆公时,实行全民皆兵,全国组成三军,即壮男、壮女、男女之老弱各为一军。壮男之军担负战斗任务;壮女之军作工事,置障碍;老弱之军任畜牧、供军食。秦孝公时,用商鞅变法,实行新的田制、县制、爵级和征兵制度,重视耕战,赏功罚...[继续阅读]
秦自孝公起,用商鞅变法,实行全国性的郡县征兵制,规定年满15岁至56岁的男子都必须服兵役。秦始皇统一中国后,规定17岁以上男子必须服两次兵役。汉承秦制,规定年满20岁的男子都要向官府登记,从23岁起服兵役两年:一年在本郡服役...[继续阅读]
秦代的兵役制。秦规定男子凡年满17岁至56岁者,均须到官府登记,并随时准备应征入伍。应征后到郡县服杂役一个月者称为“更卒”。参见“秦朝的兵制”。...[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