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定昆曲有关范畴的用语,通常有下列四种解释:(1)昆曲声腔系统中的正宗,指苏州吴语区的昆曲风格和艺术路数。因昆腔发源于苏州地区的昆山,明代万历以后又以苏州为中心传播到全国各地,故而“四方歌者皆宗吴门”。(2)泛指“江苏...[继续阅读]
海量资源,尽在掌握
界定昆曲有关范畴的用语,通常有下列四种解释:(1)昆曲声腔系统中的正宗,指苏州吴语区的昆曲风格和艺术路数。因昆腔发源于苏州地区的昆山,明代万历以后又以苏州为中心传播到全国各地,故而“四方歌者皆宗吴门”。(2)泛指“江苏...[继续阅读]
滩簧的一种,即“苏州滩簧”(用本地民歌小调说唱的小戏)。原名“南词”或“对白南词”,约形成于明代中叶。其演出形式,由七人围桌而坐(有时只用五人),分别按戏曲生、旦、净、末、丑的行当分工,自奏自唱。一人可兼唱数色。也...[继续阅读]
与昆剧关系最为密切的苏州地方戏,其前身是苏滩,不仅所演的剧目都来自昆剧传奇,它的行当划分基本上也沿袭了昆剧的模式,而且,在它进入“化妆苏滩”阶段,直接聘邀昆剧艺人作指导。加上苏滩后期,一些“传”字辈昆剧艺人在苏滩...[继续阅读]
界定昆曲有关范畴的用语,通常有下列两种解释:(1)泛指浙江昆曲。《昆剧发展史·昆剧的支派》指出,浙江是昆曲兴起时最先流布和最为普及的地区。自明代万历年间至清代中叶,昆戏遍布浙江全境,以地域细分,首先是杭(州)、嘉(兴)、...[继续阅读]
宁波本地人又称为“本昆”或“本班”。属浙昆的重要支派之一。它是明末清初苏州昆剧流入杭、嘉、湖以后,向浙东甬江之滨(宁波地区)发展,并在当地生根立足,又吸收某些外来戏曲逐渐衍变而成。甬昆(曾简称“宁昆”,但与南京的...[继续阅读]
亦称“婺州昆腔”、“金华草昆”,系昆山腔支流。流行于旧婺州(金华)、处州(丽水)、衢州、严州(建德)府属各县。前辈艺人传说,金昆为苏州昆腔艺人因避兵灾,逃至金华,带来传播。清道光十九年(1839)前已很盛行,班社多达二十余副...[继续阅读]
金华草昆的支脉,概指浙江省原宣平县流行的昆戏及昆团。金华昆班衰歇后,却在宣平地方保有其最终的一脉,故有“宣昆”之称。宣平县原属金华府,宣昆是南昆传播到金华地区后结合宣平本地特点而得到发展的昆剧支脉。宣昆的艺术...[继续阅读]
昆曲在浙江的支流,流行于浙江东南各县,以温州、瑞安、平阳等地为中心四向辐射,北至台州、温岭,西至丽水、松阳,南部则达福建省的福鼎、霞浦一带,历史上只通称为“昆班”。解放后,多数剧种以流行的地域定名,而温州市硕果仅存...[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