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十六国时期墓葬出土的壁画、棺画与纸本“画稿”甲、冬寿墓壁画冬寿,辽东人,原是十六国时期前燕的一个将领,因慕容氏内哄,于336年(咸康二年)率军队和族人奔高句丽,死葬于357年,他侨居在外22年,墓在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黄海...[继续阅读]
海量资源,尽在掌握
[1]十六国时期墓葬出土的壁画、棺画与纸本“画稿”甲、冬寿墓壁画冬寿,辽东人,原是十六国时期前燕的一个将领,因慕容氏内哄,于336年(咸康二年)率军队和族人奔高句丽,死葬于357年,他侨居在外22年,墓在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黄海...[继续阅读]
(1)早期的佛象今知最早的佛象为在四川乐山发现的东汉崖墓上石刻佛象(浮雕)与彭山东汉崖墓出士陶座上的佛象。形制古朴,头上有圆光。湖北武昌莲溪寺三国吴永安五年(262年)校尉彭卢墓中出土刻有立佛像的鎏金铜片饰,是今存三国...[继续阅读]
(1)陵墓石刻南朝陵墓主要集中在江苏南京到丹阳一带。今尚可考的有31处,都是南朝的。其中南京共19处(包括江宁县7处,句容县1处),丹阳12处。按时代分:宋1,齐9,梁12,陈2,失名墓7处。关于三国吴帝陵,仅知一些文献记载,至今末发现帝王级...[继续阅读]
(1)三国西晋的书法三国至西晋末约百年间,是新旧书体的交错时期。魏继承东汉八分书风,并加以发扬广大。著名书家如钟繇、梁鹄、韦诞、卫觊等,都是八分书的能手。钟繇《群臣上尊号奏》一碑便是八分书,其它如《受禅表》、《王...[继续阅读]
这一历史时期的工艺美术,以青瓷为突出。染织、刺绣方面有所提高,髹漆、金属工艺等也有所发展。由于佛教的盛行,在纹饰方面受有很大影响,如莲花纹样的普遍采用,外来的缠枝纹样代替了云气纹等。(1)瓷器:随着三国时期江南经济...[继续阅读]
(1)都城建筑曹魏邺城(今河北临漳县城西南)建于公元204年。魏晋洛阳城遗址在今洛阳市旧城东。北魏迁洛后,对汉魏洛阳城重新部署。从曹魏邺城到北魏洛阳的设计,表明了当时汉代都城旧传统的不断变革,新的都城布局在逐渐形成。除...[继续阅读]
这个历史时期,由于阶级矛盾、民族矛盾的尖锐复杂,战争频繁,以及一些经济的开发和发展,使美术发展很不平衡。中原地区在战争中受到严重破坏,曹魏、西晋美术遗品留传极少,直到北魏统一北方以后,才出现比较长期的稳定局面,美术...[继续阅读]
隋统一全国,结束了南北长期分裂的局面,隋初的经济有所发展。隋炀帝时,由于统治者的极度荒淫奢侈,昏暴残虐,无限制地使用民力、物力,大规模地对外用兵,人民在无休止的劳役、战争中大量死亡,终于引起了农民起义,把隋政权推翻...[继续阅读]
隋代兴复佛教,大事修建佛寺,壁画制作甚盛。文帝时招收散布全国各地的画家,并给以适当的职位。著名画家如展子虔、董伯仁等都应召来到长安,和自江南入周转隋的画家郑法士、经历北周入隋的画家杨契丹,一起作画,互相交流经验...[继续阅读]
(1)吴道子及其画派吴道子(约688—758年以后),阳翟(今河南禹县人)。少孤贪,曾学书于张旭、贺知章。学书未成改而学画,二十岁以前就以画著名。曾任兖州瑕丘(今山东滋阳)县尉。中宗景龙间(707—710年)任逍遥公韦嗣立的小吏。漫游洛阳...[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