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蕃城名。又作移公城。故址在今甘肃夏河县境。公元11世纪初,河州(今甘肃临夏)吐蕃首领耸昌厮均曾迎吐蕃赞普后人唃厮啰于该地,欲立文法以号令诸部。宋崇宁二年(1103),被宋军占领,改为循化城。...[继续阅读]
海量资源,尽在掌握
吐蕃城名。又作移公城。故址在今甘肃夏河县境。公元11世纪初,河州(今甘肃临夏)吐蕃首领耸昌厮均曾迎吐蕃赞普后人唃厮啰于该地,欲立文法以号令诸部。宋崇宁二年(1103),被宋军占领,改为循化城。...[继续阅读]
亦写作一扣衷、一口钟、一裹圆,满语谓之“呼呼巴”,即斗篷,也叫篷篷衣。清代中期盛行一时,妇女多穿,男子亦有穿者。其制极简单,似雨衣,有领无帽,无钮扣,穿时披在肩上,用细布带系于颈部,用以遮风御寒。因形似覆钟,故名。...[继续阅读]
蒙文长篇章回小说。著名蒙古族文学家*尹湛纳希(1837—1892年,卓索图盟土默特右旗人)著。32回。约19世纪70年代成书。作者推崇《红楼梦》,借用唐代诗人王之涣的诗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希望在学习《红楼梦》的基础上创作...[继续阅读]
解放前云南许多少数民族对耕地的一种习惯计算单位。即一架牛(两牛共拉一犁)耕作一天的土地面积。因牛的强弱和耕地土壤的软硬差异,故不同地区一架地的面积并不相同,有的地区为一市亩多,有的则二市亩多,反映其度量概念的不...[继续阅读]
达斡尔族古老的播种方法。流行于今内蒙古、黑龙江省境内达斡尔族居住区。其法,不论什么农作物播种,皆漫撒子,即把种子扬在地里,然后用犁翻一遍即成,故名。民国年间为*两犁扣代替。...[继续阅读]
清初圈地以绳作为计算田土数量的单位。单身汉人投充旗下,愿领地纳银者每人分给“一绳地”,合42亩。共拨给圈地35245亩,约839人愿领一绳地,称“绳地人”(2143页)。...[继续阅读]
吐谷浑氏族、部落名。以部为氏。又作他娄屯、七那楼、乙那楼、那蒌氏、那蒌,后改称蒌氏。本为辽东鲜卑。晋太康年间(280—289),随*吐谷浑西迁甘肃、青海一带,成为吐谷浑国诸部之一。鲜卑拓跋氏所建北魏政权中亦有一那蒌氏,为...[继续阅读]
宋代邈川(今青海乐都)吐蕃首领。又作温郢成俞龙。*温逋奇子。拥有部众万余,据地而治,以父叛唃厮啰被诛故阴附西夏。宋嘉祐四年(1059)四月,病卒。...[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