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卜生《娜拉》的翻译和早期问题剧创作
1989-11

易卜生是近代社会问题剧的开创者,他的《娜拉》 (又译为《玩偶之家》或《傀儡家庭》)是典型的社会问题剧,曾被称为“妇女独立的宣言式”。早在1914年,春柳社在上海就上演过这个戏。1918年6月15日,《新青年》第4卷第6期出版“易卜生专号”,发表罗家伦、胡适的《娜拉》译本。此后易卜生名传遐尔,娜拉风行全国,成为思想解放、妇女解放的楷模。《娜拉》对我国“五四”时代的启蒙运动和民主运动,对我国现代话剧运动,都起过很大的鼓舞和推动作用。继《新青年》之后,上海商务印书馆先后出版了《娜拉》的陈嘏译本和潘家洵译本,以后又有欧阳予倩、沈佩秋、芳信、翟一我、沈子复、胡伯恩等人的译本。二十年代上海戏剧协社演出过洪深的改译本。1935年南京、上海、济南等地广泛演出《娜拉》,因此该年被称为“娜拉年”。北京的二五剧社曾因排演该剧,而被警察局以“煽动妇女出走破坏家庭”为由查禁;南京磨风剧社演出后,饰娜拉的王苹以“有伤风光”的罪名被开除教职;陪都剧艺社秘书陈谦谋更因此被捕牺牲,都反映了该剧所具有争取妇女解放和反抗旧传统旧道德的民主精神,以及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强烈批判精神。在《娜拉》等社会问题剧的影响下,胡适于1919年创作了《终身大事》。该剧中的田亚梅成了中国戏剧中第一个娜拉。此后,田汉的《获虎之夜》,熊佛西的《新人的生活》,侯曜的《弃妇》,张闻天的《青春的梦》,丁西林的《一只马蜂》,欧阳予倩的《泼妇》,白薇的《琳丽》和《打出幽灵塔》,郭沫若的《卓文君》,余上沅的《兵变》等,几乎都以娜拉式的叛逆女性作为主人公,形成早期问题剧作的一个热潮。但这些剧作虽然提出和揭露资本主义社会的某些问题,却大多不能对这些问题的解决作正确的回答。



更多同类【中国现代文学】......
词 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