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汉语知识 > 成语故事 > 列表
成语故事 共有 261 个词条内容

一诺千金

    解释:许下的一个诺言有千金的价值。比喻说话算数,极有信用。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季布栾布列传》:“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唐代李白《叙旧赠江阳宰陆调》诗:“一诺许他人,千金双错刀。”错刀:古钱名。 来源:秦朝末年,在楚地有一个叫季布的人,性情耿...[继续阅读]

成语故事

一厢情愿

    解释:指只是单方面的愿望,没有考虑对方是否同意,或客观条件是否具备。 出处:金·王若虚《滹南遗老集》:“晏殊以为柳胜韩,李淑又以为韩胜柳,所谓‘一厢情愿’。”。意思是:晏殊认为柳永胜过韩愈,而李淑又认为韩愈胜过柳永,但这都只是他们个人的看法。 来源:这个成...[继续阅读]

成语故事

一琴一鹤

    解释:原指宋朝赵抃去四川做官,随身携带的东西仅有一张琴和一只鹤。形容行装简少,也比喻为官清廉。 出处:宋·沈括《梦溪笔谈》卷九:“赵阅道为成都转运使,出行部内,唯携一琴一鹤,坐则看鹤鼓琴。”《宋史·赵抃传》:“帝曰:‘闻卿匹马入蜀,以一琴一鹤自随;为政简易,亦...[继续阅读]

成语故事

一朝一夕

    解释:一个早晨或一个晚上。形容很短的时间。 出处:《周易·坤》:“臣弑其君,子弑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来者渐矣。” 来源与引申意义:这个成语源自《周易》中的《坤》卦,原文是讲君臣、父子之间的关系恶化,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有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后来,...[继续阅读]

成语故事

一傅众咻

    解释:傅:教导;咻:喧闹。一个人教导,众人吵闹干扰。比喻不能有什么成就。 出处:先秦时期,孟子(孟轲)从他的“性善论”出发,认为要获得正确的知识,必须“使先王之教,复结于人心,然后人得而见之”。而要建立人们正确的道德观念,就必须有一个好的生活环境。他在《孟子...[继续阅读]

成语故事

一寒如此

    成语解释:“一寒如此”原意是指贫穷潦倒到极点了。现在多用于形容人的境况极其困难,窘迫到无以复加的地步。 出处:这个成语出自于《史记·范睢蔡泽列传》。具体故事是,范睢是战国时期的一位重要政治家,他早年经历了很多困苦。在他得势之前,曾经遭受过很大的冷落和困苦,甚...[继续阅读]

成语故事

一鼓作气

    解释:原指作战时擂第一通鼓,勇士们就鼓足勇气冲锋。现在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一下子把事情做完,不间断。2. 出处:这个成语来源于《曹刿论战》,出自先秦·左丘明的《左传》。原文是:“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描述了曹刿论述鲁国与齐国在长勺之战中如何取胜的故事。3. ...[继续阅读]

成语故事

一筹莫展

    解释:筹:筹划、计谋;展:施展。一点计策也施展不出,一点办法也想不出来。 出处:清·孔尚任《桃花扇》:“下官史可法;日日经略中原;究竟一筹莫展。” 来源与引申意义:这个成语源于中国古代,原意是指无法筹划出任何有效的策略或方法来解决面临的困境或问题。后来,这...[继续阅读]

成语故事

一意孤行

    解释:指不接受别人的劝告,顽固地按照自己的主观想法去做。 出处:《史记·酷吏列传》:“公卿相造请禹,禹终不报谢,务在绝知友宾客之请,孤立行一意而已。” 来源与引申意义:这个成语最初来源于《史记·酷吏列传》,描述的是汉朝时期酷吏赵禹的为人。赵禹为人清廉、刚正...[继续阅读]

成语故事

一夔已足

    解释:夔,古贤臣名,为舜时的典乐官。夔一人已足制乐。指只要是真正的人才,有一个就足够了。 出处:《韩非子·外储说左下》:“不也,夔非一足也,一而足也。”《后汉书·曹褒传》:“夫宣父非能周才,异端则向,吾子买其一夔已足,讵以众寡为优劣乎?” 来源与故事:相传...[继续阅读]

成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