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释:
原指作战时擂第一通鼓,勇士们就鼓足勇气冲锋。现在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一下子把事情做完,不间断。2.
出处:
这个成语来源于《曹刿论战》,出自先秦·左丘明的《左传》。原文是:“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描述了曹刿论述鲁国与齐国在长勺之战中如何取胜的故事。3.
来源与引申意义:
这个成语直接来源于古代战争,当士兵听到第一次战鼓声时,他们的士气最高,勇气最盛。如果这时发起冲锋,往往能取得胜利。引申到现在,这个成语鼓励人们在精力充沛、势头强劲的时候,一口气完成任务或目标。4.
比喻意义:
除了原意之外,“一鼓作气”也常用来比喻做事要一气呵成,不要断断续续,以保持高昂的斗志和连续的行动力。5.
近义词:
一气呵成、趁热打铁等,这些成语都表示连续不断地完成某事。6.
反义词:
一败涂地、一蹶不振、偃旗息鼓等,这些成语则表示失败、衰落或停止。7.
辨析:
在使用“一鼓作气”时,要注意区分它与“一气呵成”的细微差别。两者都表示连续不断,但“一鼓作气”更多强调在初始的强劲势头下完成任务,而“一气呵成”则更侧重整个过程的流畅无阻。8.
文化内涵与智慧:
这个成语体现了中国文化中重视时机、抓住机遇的智慧。在古代战争中,士兵们的士气和斗志对于胜利至关重要。同样,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们也应该学会在精力和热情最旺盛的时候,全力以赴地完成任务,以达到最佳效果。这也是一种积极向上、不断进取的生活态度。
成语故事:
公元前684年,齐国和鲁国发生战争。鲁庄公准备亲自领兵迎战。鲁国有个叫曹刿的人前来叩见鲁庄公,问:“大王,你凭什么条件跟齐军作战?”
鲁庄公说:“我待人不错,凡是衣食等享受的东西,我总要分给别人。”
曹刿听了,说:“这种小恩小惠并没有给所有的百姓,他们不会因此而为您去拼死作战的。”
“我在祭贡鬼神时,所有的贡品是多少说多少,从来不虚报。”庄公又说。
“这只是些小信用。鬼神是不能保佑您打胜仗的。”
庄公想了一想,说:“我对于国内的各种案件,总是十分慎重地进行处理,力求判处得合情合理。”
曹刿听了,高兴地说:“这才是为老百姓办好事。凭这一点就可跟敌人打一仗了。作战时请让我跟您一起去。”
庄公同意了。于是,庄公和曹刿同乘一辆战车,率军出发。两军在鲁国的长勺相遇。
齐军击鼓进兵,鲁庄公也想下令擂鼓迎战。两次都被曹刿拦住。直到齐军擂过了第三次鼓,曹刿才让鲁庄公下令擂鼓进兵。
结果,鲁军鼓声一响,将士们便立刻冲锋过去,奋勇杀敌,把齐军打得大败。
庄公正要下令追去,曹刿又加以阻止。待他下车察看了齐军战车撤退的痕迹,又瞭望了齐军溃败的情况,才让鲁庄公下令追击,把齐军赶出了国境。
打了胜仗后,鲁庄公向曹刿请教这样指挥的原因。曹刿说:
“作战凭的是一股勇气。第一次击鼓时勇气最足,第二次击鼓时勇气便有所衰退,第三次击鼓时勇气已耗尽。所以,我军一鼓作气,击败了齐军。而齐国是个大国,我起先担心他们诈败,后来经过观察,知道他们是真败,才让大王下令追击,取得彻底胜利。”
鲁庄公听了,十分信服。
后来,“一鼓作气”这一成语,用来比喻在劲头足的时候一下子把事情做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