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汉语知识 > 成语故事 > 正文

人言可畏
成语故事

人言可畏11.jpg

成语解释:

        人言可畏指的是人们的流言蜚语会对人造成很大的压力和伤害,使人感到恐惧。这个成语强调了舆论的力量和口碑的重要性,告诫人们要重视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和看法,避免因为言行不当而招致非议。

成语出处:

        《诗经·郑风·将仲子》:“将仲子兮,无逾我园,无折我树檀。岂敢爱之?畏人之多言。仲可怀也,人之多言亦可畏也。”这是最早的关于“人言可畏”这个观念的表述,后来被提炼为成语。

成语来源:

        这个成语来源于古代的经典文学作品,通过提炼和概括其中的故事情节或思想内容,形成了固定词组和表达方式。它承载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内涵。

引申意义:

        从字面意思延伸开来,这个成语还可以用来形容某种情况或环境下,公众的舆论或评价对人的行为和决策产生的重大影响。这种影响可能是积极的,鼓励人们行善积德;也可能是消极的,使人因为害怕被指责而不敢轻易行动。

比喻意义:

        人言可畏还可以用作比喻,形容某种情况或事物像人们的言论一样具有强大的影响力或破坏力。比如,在商业领域中,一家公司的口碑如果不好,就可能会像“人言可畏”一样,影响其业务发展和市场地位。

近义词:

        众口交詈、舆论哗然、人言藉藉等,这些成语都表示公众的意见或评论对人产生了强烈的影响。

反义词:

        置之度外、我行我素等,这些成语表达了一种对外界看法和评价不太在意,坚持自我态度的情感。

成语辨析:

        在使用“人言可畏”时,要注意与“流言蜚语”等词语的区别。流言蜚语强调的是不实之言的传播,而“人言可畏”则更侧重于舆论的整体影响和压力,不论这些言论是否真实。

文化内涵与智慧:

        这个成语体现了中国文化中对社会舆论和人际关系的重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个人的名誉和声望被视为非常重要的资产,因此人们普遍注重维护自己的形象,避免受到负面的社会评价。这种智慧提醒我们,在公共场合和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以免因为一时的失言或不当行为而损害自己的声誉。同时,也教导我们要学会理性看待他人的评价,不要过分受到外界言论的影响,保持内心的坚定和自信。

成语故事:

        古时候,有个名叫仲子的男青年,爱上了一个姑娘,想偷偷地上她家幽会。姑娘因他们的爱情还没有得到父母的同意,知道后会责骂她,所以要求恋人别这样做。于是唱道:
        请求你仲子呀,
        别爬我家的门楼,
        不要把我种的杞树给弄折了。
        并非我舍不得树,
        而是害怕父母说话。
        仲子,我也在思念你,
        只是怕父母要骂我呀。
        姑娘想起哥哥们知道了这件事也要责骂她,便接着唱道:
        请求你仲子呀,
        别爬我家的墙,
        不要把我种的桑树给弄折了。
        并非我舍不得树,
        而是害怕哥哥们说话。
        仲子,我也在思念你,
        只是怕哥哥要骂我呀。
        姑娘还害怕别人知道这件事要风言风语议论她,于是再唱道:
        请求你仲子呀,
        别爬我家的后园,
        不要把我种的檀树给弄折了。
        并非我舍不得树,
        而是害怕人家说话。
        仲子,我也在思念你,
        只是怕人家风言风语议论我呀。
        后来,“人言可畏”这一成语,用来形容流言蜚语是很可怕的。

开通会员,享受整站包年服务立即开通 >
说明: 本文档由创作者上传发布,版权归属创作者。若内容存在侵权,请点击申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