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汉语知识 > 成语故事 > 正文

一问三不知
成语故事

一问三不知11.jpg

解释:

        原意是对某一事情的开始、发展、结果都不知道,现在用来表示对实际情况一点也不知道。

出处:

        《左传·哀公二十七年》:“君子之谋也,始、衷、终皆举之,而后入焉。今我三不知而入之,不亦难乎!”

来源:

        公元前468年,晋国的荀瑶率兵攻打郑国。郑国在春秋初年是个强国,后来日渐衰弱,成为一个弱小的诸侯国。郑国君王抵挡不住晋军的进攻,于是派大夫公子般到齐国去求救。齐国的君主平公不能容忍晋国吞并郑国而更加强大,构成对齐国的威胁,就派遣大夫陈成子率军前去救援。陈成子率领军队到达淄水河岸的时候,天下大雨,士卒们不愿意冒雨过河。郑国的向导子思说:“晋国的兵马就在敝国都城的屋子底下,所以前来告急,敝国的君臣,正焦急地盼望着齐军早日到达。如果再不行进,恐怕要来不及了。”陈成子披着雨篷,拄着兵器,焦急地站在山坡上指挥齐军过河。战马见了的舀滔的河水吓得嘶叫,他使用鞭子狠抽,硬逼它们过河,经过一番努力,齐军安全地渡过了淄水,准备与晋军交战。晋军统帅荀瑶见齐军军容严整,心里有点害怕,便对左右的部将说:“我占卜过攻打郑国,却没有占卜过和齐国作战。他们的军队排列得非常整齐,我们恐怕打不过他们。”部将们也赞成他的看法,说:“咱们的君王叫您不要打齐国,只要您把郑国拿到手就行了。现在您却与齐军交战,要是打不胜,怎么向君王交代呢?”荀瑶说:“不会打不胜的。我占卜过打郑国必胜,如果打齐国不胜,这不说明占卜不灵吗?”他这番话,显然只是为了鼓舞士气。齐军严阵以待,荀瑶想:“再这样下去,我军恐怕支持不住了,一定要赶快把郑国拿下。”他亲自率领部分军队,前去袭击郑国的都城。城里的人没有准备,荀瑶的军队攻进城去,郑国军队没有抵抗就溃散了。荀瑶占领了郑国的都城,把郑襄公俘虏了。齐国军队得知郑国都城失陷,郑襄公被俘,迅速回师救援。陈成子分析了战况以后,决定全军出动,先解除晋军对郑国的包围,然后同晋军决一死战。荀瑶听到齐军进攻的消息,大吃一惊。部将们纷纷向他建议:“我军应该赶快撤回去,否则一处有失,处处危险!”荀瑶在部下的催促下,匆忙下令全军撤退。晋军撤退时,由于荀瑶事先没有料到齐国会来救援,所以未作任何准备,此刻,晋军措手不及,被齐军杀得丢盔弃甲,狼狈而逃。荀瑶带着残兵败将逃回晋国以后,晋国的国君十分恼怒,要杀荀瑶。荀瑶连忙辩解说:“报告君王,不是我打了败仗,而是我下的命令有错误。我曾经说过:‘不要多杀人,不要掳掠老年人,不要焚烧房屋,不要摧毁水井和粮食。’可是我的部下不遵守我的命令,他们掳掠了郑国很多财物,影响了我的战略部署,所以才打了败仗。我罪该万死,但是我死之前有一个要求,请君王开恩,不要杀我的谋士羊舌职,让他继续辅佐君王。”晋国的国君答应了他的请求,荀瑶便自杀了。根据这个故事,人们把“一问三不知”的“三不知”,定为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现在,人们用它来泛指对实际情况一点也不了解。

引申意义:

        从荀瑶的话语中,我们引申出,对事情的开始、发展和结果全程都不了解,叫做一问三不知。

比喻意义:

        “一问三不知”有时也用来装糊涂,推说不知道。或用于讽刺某人什么也不知道。

近义词:

        装疯卖傻、一无所知、一窍不通、一无所知、六神无主

反义词:

        了如指掌、一目了然、洞若观火、明察秋毫

辨析:

        “一问三不知”和“一无所知”都表示“什么也不知道”,但“一问三不知”语义较重。

文化内涵与智慧:

        这个成语体现了古人对于知识和信息的重视,以及对于未知事物的敬畏。它告诉我们,在面对问题时,我们应该尽可能地了解事情的全貌,而不是一无所知或者一知半解。同时,这个成语也提醒我们,在生活和工作中,要学会提问和倾听,以便更好地了解情况和解决问题。

一问三不知1.jpg

成语故事:

        公元前468年,晋国国君派大夫荀瑶为统帅,出兵讨伐郑国。郑国抵挡不住晋军的进攻,便派人到齐国求救。
        齐平公不忍坐视郑国灭亡,立即派大夫陈成子率兵前去救援。
        齐军在郑国向导子思的带领下,冒着大雨渡过了濮水,准备与晋军交战。晋军统帅荀瑶见齐军军容整齐,士气高昂,不由有些害怕。他对左右的部将说:“齐军军容严整,战斗力一定很强,我军恐怕很难战胜他们。”
        部将们也害怕和齐军作战,主张撤兵。荀瑶一面准备撤兵,一面派一位使者去齐军营地拜见陈成子,挑拨说:
        “陈将军,你是陈国的后代。你们陈国虽然是被楚所灭,但郑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所以我们晋国这次出兵郑国,其实是为陈国报仇呀!”
        陈成子冷冷地说:“我现在是齐国的大将,奉君命来救援郑国,你告诉荀瑶,让他别再白费苦心了。”
        晋军的使者走后,一个名叫荀寅的部将来向陈成子报告说:“我听说晋军打算出动一千辆战车向我军发动袭击,要消灭我们,只怕我们打不过他们。”
        陈成子严厉地说:“我们奉国君之命前来救援郑国,即使晋军再多,也决不害怕。两军即将交锋,你知道敌人的兵力部署、作战方略、军队士气吗?”
        “不知道!”荀寅说。
        “既然你一问三不知,仅凭道听途说,就长敌人的威风,灭自己的志气,真是太不应该了!”
        荀寅听了,知道自己错了,不由十分后悔。说:“君子谋划一件事情,对事情的各个方面都应考虑周到,然后向上报告。而我却心中无数,怎能不碰壁呢?”
        事实证明,荀寅听说之事纯属无稽。几天后,晋军便撤兵回国,郑国之危遂解。陈成子也率军自回齐国。
        后来,“一问三不知”这一成语,用来指对实际情况毫无所知。

开通会员,享受整站包年服务立即开通 >
说明: 本文档由创作者上传发布,版权归属创作者。若内容存在侵权,请点击申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