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汉语知识 > 成语故事 > 正文

日近长安远
成语故事

日近长安远11.jpg

成语解释:

        长安,今陕西西安,汉唐时国都。日近长安远的意思是指南朝宋文帝求贤不得的慨叹。后比喻向往帝都而不得至,多寓功名事业不遂,希望和理想不能实现之意。

成语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夙惠》:“因问明帝:‘汝意谓长安何如日远?’答曰:‘日远。不闻人从日边来,居然可知。’……更重问之,乃答曰:‘日近。’”

成语来源:

        这个故事源于晋明帝司马绍幼时的一段趣事。明帝的父亲元帝司马睿没有儿子,当时明帝还在襁褓之中,因为明帝生母荀氏身份低微,明帝就被秘密地养在宫中。后来元帝终于有了儿子,却是个白痴,当时称为“钝子”。为传宗接代,元帝还是想立明帝为太子,但还没有拿定主意。他很想从明帝言谈举止中,看出点究竟来,于是发生了上述这段故事。

引申意义:

这个成语通常被用来形容虽然目的地看似近在咫尺,但实际上却遥不可及的情况。它反映了人们对于目标或理想的渴望与追求,以及面对现实困境时的无奈和感慨。

比喻意义:

        比喻向往帝都而不得至,功名事业不遂,希望和理想不能实现之意。

近义词:

        可望而不可及、功败垂成、功亏一篑

反义词:

        手到擒来、唾手可得、触手可及

成语辨析:

        “日近长安远”和“可望而不可及”都表示实际达不到理想或目标。但“日近长安远”多指有向往帝都而不能到达的意思;“可望而不可及”指只能够望见而不能够接近,形容看来可以实现而实际难以实现,“及”也可作“即”。

文化内涵与智慧:

        这个成语体现了中国古代人民对于都城长安的向往和对于功名事业的追求。它告诫人们,在追求目标和理想的过程中,不仅要有坚定的信念和执着的努力,还要面对现实中的困难和挑战,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冷静的心态。同时,这个成语也蕴含着一种深刻的人生哲理,即成功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经历种种磨难和考验,才能最终实现自己的理想和目标。

日近长安远1.jpg

故事:

        西晋永嘉年间,西晋王朝经历了八王之乱以后,政治局势十分险恶。内部王如、杜弢领导的流民起义先后爆发,外部北汉的匈奴贵族刘渊经常出兵侵扰,西晋统治已岌岌可危。
        这时,琅琊王司马睿被晋怀帝任命为安东将军,都督扬州、江南诸军事。不久,他又出镇建邺(今南京市),被加封为镇东大将军,成为江南地区的最高军政长官。
        司马睿有个儿子名叫司马绍,十分聪明,司马睿很喜欢他。这年,司马绍刚八岁,司马睿正抱着儿子在戏耍,有人从长安来到建邺,司马睿关切地问:
        “你从长安来,可知道京城一带情况怎么样?”
        “情况不太好,匈奴兵经常前来侵扰,百姓生活困苦不堪,再这样下去,可能就要亡国了!”
        司马睿听了,不由潸然泪下。司马绍见了,问:“爸爸,你为什么哭了?”
        “唉?大人的事,国家的事,说了你也不会懂的,你还小呢!”司马睿说。
        “我八岁了,怎么会不懂!我都懂的!”司马绍说。
        司马睿听了,便说:“那好!我问你,你认为长安离我们远呢,还是太阳离我们远?”
        司马绍想也不想,马上回答说:“当然是太阳远啰。只听说有人从长安来,没听过有人从太阳那儿来的,显然是长安近,太阳远。”
        司马睿见儿子思路敏捷,回答得很有道理,很为自己的儿子聪明而高兴。第二天,司马睿设宴宴请手下的属僚,席间,他说起昨天儿子的答话如何聪颖,不由十分得意。他的属僚也纷纷恭维。司马睿又问儿子说:
        “你对大家说说,长安和太阳相比,哪个离我们远?”
        司马绍马上说:“长安远,太阳近。”
        司马睿不由十分尴尬,问:“你今天说的怎么和昨天说的不一样呢?”
        司马绍不慌不忙地回答说:“我们抬头就能看见太阳,却望不见长安,难道不是太阳近,长安远吗?”
        在座的人听了,个个惊奇不已。纷纷称赞他回答得好,司马睿当然也十分高兴。
        过了一些年,西晋被北汉所灭。司马睿在建康称帝,建立了东晋,成了晋元帝。他立司马绍为太子。晋元帝死后,司马绍接位,便是晋明帝。晋明帝长大后很有文才武略,可惜只做了三年多皇帝就死了,死时年仅二十七岁。
        后来,“日近长安远”这个成语,用来比喻向往帝都而不能到达。一般多寓有功不成,名不就,希望和理想都不能实现之意。

开通会员,享受整站包年服务立即开通 >
说明: 本文档由创作者上传发布,版权归属创作者。若内容存在侵权,请点击申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