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武威汉代医简与《伤寒杂病论》

张仲景继承了《内经》等古典医籍的基本理论,成为我国第一部医学理论与临床诊断治疗紧密结合的典籍。但汉及汉以前医籍存世甚少,对考证仲景方药渊源及其同时代方药状况,造成了极大的困难。武威汉代医简为东汉早期的医学著作,它的出土,对探讨《伤寒杂病论》方药渊源提供了一些有力的证据。
《武威汉代医简》中记载有“伤寒”二字的简文有:“治伤寒遂风方,附子三分,蜀椒 三分,泽泻五分,乌喙三分,细辛五分,术五分,凡五物皆冶合,方寸匕,酒饮,日三饮。” “治鲁氏清行解解腹方:麻黄卅分,大黄十五分,厚朴、石膏、苦参各六分,乌喙、附子各 二分,凡七物皆并冶合,以方寸匕一,饮之,良甚。伤寒逐风。”
《伤寒论》、《金匮要略》与武威汉代医简牍的很多论述颇为相似。例如《金匮要略· 肺痿篇》“咳而上气,喉中水鸡声”的条文,与简牍中的“治久咳上气,喉中如百虫鸣状” 这段文字简直如出一辙。但从辨证论治的水平上分析,医药简牍尚处在初期阶段。
尽管如此,医药简牍所载的内、外、妇、五官、针灸各科医方30余个,几乎全是复 方,一个方剂少则1~2味,多则15~16味,说明复方已成为当时临床治疗上的普遍方 法。从单味药到半夏秫米汤这类《内经》十三方的简单复方,再到武威汉代医简所记载 复杂复方,无疑是临床医学上的一大飞跃,也为《伤寒论》这样不朽传世名著的产生奠 定了基础。



更多同类【甘肃中医药】......
科普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