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最早是指与比、兴并列的我国古典文学的一种表现方法,含有“铺陈其事”之意。因此,《毛诗序》说:“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另外,赋还可解释为“诵”,《汉书·艺文志》说:“不歌而诵谓...[继续阅读]
海量资源,尽在掌握
赋,最早是指与比、兴并列的我国古典文学的一种表现方法,含有“铺陈其事”之意。因此,《毛诗序》说:“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另外,赋还可解释为“诵”,《汉书·艺文志》说:“不歌而诵谓...[继续阅读]
汉乐府,即汉代的乐府诗。乐,指音乐;府,即官府。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过:“乐府是官署之名……后人乃以乐府所采之诗,即名之曰乐府。”可见乐府一词,原指我国古代掌管制音度曲的机构,后来又指一种带有音乐性的诗体(即合乐...[继续阅读]
建安派,是产生于汉末建安年间(196—220)的一个诗文流派。建安,是东汉献帝刘协的年号。建安时代,是我国历史上矛盾尖锐、分裂动荡的时期,也是“俊才云蒸”、作家辈出,思想活跃、“诗章大盛”的时期。人们称这段时期的文学,叫建...[继续阅读]
正始是魏帝齐王芳的年号,出现在这一时期的文学,文学史上称为“正始文学”。当时正值魏晋易代之际,政治险恶,社会动乱,统治阶级内部斗争十分尖锐、残酷。由于魏帝闇弱,政治实权已旁落到司马懿父子手中。司马懿于嘉平元年(公...[继续阅读]
太康是晋武帝司马炎的年号。这时期产生的文学,文学史上称之为“太康体”。司马氏篡位以后,先后灭了蜀国和吴国,暂时结束了分裂局面,加之采取了一些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措施,社会呈现了一些繁荣的景象,出现了小康局面。两晋...[继续阅读]
太康以后,诗史上有永嘉之称。永嘉正是晋朝大乱的时候,即西晋末年,司马氏集团内部进行了一场群兽狂斗的“八王之乱”,并由此而酿成三百年的战乱和分裂,给当时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当时身居乱世的诗人,有以激情之词写国家...[继续阅读]
南北朝时期,由于汉语音韵学的发展和四声的辩定,诗人们十分重视从音韵学的角度去探讨诗体的形式美。因此,诗律学十分发达,诗律理论的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当时的沈约、刘勰等人,不但写下了不少有关诗律问题的文献,如《宋...[继续阅读]
“宫体诗”是南朝梁代在宫廷中所形成的一种诗风。《南史·简文帝记》载:简文帝“……弘纳文学之士,赏接无倦。……雅好赋诗,其自序七岁有诗癖,长而不倦。然帝文伤于轻靡,时号‘宫体’。”这里的轻靡,是指诗的题材细小,内容...[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