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论认为艺与道有着本来的联系,所谓“艺即是道,道即是艺”,而“画亦艺也”,故画即是道,亦称“画道”。画家能“澄怀味象”、“含道映物”、“与道同机”,其画可达到极高的境界。中国画的哲学核心是道,画即是道,体现着中...[继续阅读]
海量资源,尽在掌握
中国画论认为艺与道有着本来的联系,所谓“艺即是道,道即是艺”,而“画亦艺也”,故画即是道,亦称“画道”。画家能“澄怀味象”、“含道映物”、“与道同机”,其画可达到极高的境界。中国画的哲学核心是道,画即是道,体现着中...[继续阅读]
作为上层建筑的绘画,同其他社会意识形态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在反映社会生活方面,有自己的特殊性,历来,很强调它的社会功能。中国画的社会功能,从总体上说是一种审美作用,其中包括审美认识作用、审美教育作用、审美娱乐作用、...[继续阅读]
生活是绘画创作的源泉,因此,中国画家历来坚持师法造化。唐代韩幹为什么画马笔端有神,就是因为马的形象都是从生活中来的。他画马时,唐明皇要他看御府所藏画马名作,他说:“陛下厩马万匹,皆臣之师。”五代荆浩经常深入到大自...[继续阅读]
中国画品评风气,在魏晋时已开其端,到南北朝而大盛。东晋·顾恺之《论画》,当推为一篇绘画品评最早的文献。南齐·谢赫《画品》乃是中国第一部具有科学性、系统性的绘画品评专著,他在书中提出了有名的“六法”论。并以此为准...[继续阅读]
谢赫的“六法”论提出“应物象形”,宗炳《画山水序》也说“以形写形”,说明绘画反映生活离不开具体的形,它是用形象来说话的,因此没有形象就没有绘画。在绘画产生发展的初级阶段,上古的画论多数是主张象形的,《尔雅》云:“...[继续阅读]
在“六法”中,谢赫首先提出了“气韵生动”,这是“六法”中最重要的一法,它概括了以下五法的表现特质,正是我国传统绘画突出的美学准则。“气韵生动”,不仅是中国画的要求,其他画种甚至雕刻也都要求“气韵生动”。关于气韵...[继续阅读]
“意境”,是我国传统美学的一个重要范畴,它是构成艺术美的不可缺少的因素。“意境”一词的出现,最早见于唐·王昌龄《诗格》,近人王国维《人间词话》建立了比较系统的意境说,并把它作为衡量诗歌的惟一标准。中国古代画论谈...[继续阅读]
绘画风格是画家在创作中表现出来的艺术特色和创作个性。画家由于生活经历、立场观点、艺术素养、个性特征的不同,在处理题材、驾驭体裁、描绘形象、表现手法和运用语言等方面都各有特色,这就形成作品的风格。风格体现在绘...[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