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运动前后,中国社会处于由近代向现代的转型时期。这个时期,一方面,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各帝国主义列强无暇“东顾”,中国民族工业得到了较大的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经济逐渐活跃,资产阶级的力量显著增长。与此同时...[继续阅读]
海量资源,尽在掌握
五四运动前后,中国社会处于由近代向现代的转型时期。这个时期,一方面,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各帝国主义列强无暇“东顾”,中国民族工业得到了较大的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经济逐渐活跃,资产阶级的力量显著增长。与此同时...[继续阅读]
三十年代对《儒林外史》的研究,远不及“新文化运动”时期气氛热烈。所见及的专论仅有赵景深的《读〈儒林外史〉》(《章回小说考论》,1935年)、吴景贤的《吴敬梓及其社会观》(《学风》三卷第1、2期合刊,1933年3月13日)、吴文祺的...[继续阅读]
在本时期的吴敬梓与《儒林外史》研究者中,成就最为突出的当首推胡适与鲁迅。从某种意义上言,称他们为“现代吴敬梓及《儒林外史》研究的奠基人”是不为过的。就胡适而言,他不仅在“新文化运动”中率先将《儒林外史》与《...[继续阅读]
五四新文学运动前后,鲁迅主要是以创作实绩来呼应和捍卫革命文学主张的。虽然他在理论方面的建言并不多,但他在《新青年》等进步文学刊物上所发表的《狂人日记》、《阿Q正传》等一系列“为人生”的小说,却以其“表现的深切...[继续阅读]
1954年召开的纪念吴敬梓去世两百周年的大会,揭开了《儒林外史》研究的新纪元。这一时期,茅盾、何其芳、翦伯赞、吴组缃、姚雪垠、马茂元、冯至等著名专家、学者先后撰写了一系列的研究文章。他们具有丰富的创作实践经验和...[继续阅读]
1949年建国后不久,党中央即明确提出:“随着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的进展,阶级斗争更为复杂和尖锐起来了。外国帝国主义和国内已被消灭和将被消灭的阶级中的坚决反动分子……破坏我们事业的最重要的方法之一,就是用资产...[继续阅读]
继文艺界、学术界全面批判“胡适派唯心主义思想”群众性的政治运动后,1957年12月,一场更大的政治运动——“反对资产阶级右派”运动又在我国政治生活中拉开了序幕。在接踵而至的政治运动的直接干预下,学术研究也逐渐偏离了...[继续阅读]
本时期的《儒林外史》文本研究中,以何满子的研究成绩最为显著,其代表作《论儒林外史》代表了这一时期《儒林外史》评论的最高水平。何满子的《论儒林外史》(简称“何著”)1954年初版,1957年古典文学出版社再版①。该书集中了...[继续阅读]
本时期的吴敬梓与《儒林外史》研究,在人物原型、情节来源等资料搜集、整理、考证方面,以何泽翰的研究成绩最为突出。他的专著《儒林外史人物本事考略》①和相关论文②(以下简称“何著”),代表了本时期该领域研究的最高水平...[继续阅读]
“文革”十年,《儒林外史》研究走过了一条曲折的道路。然而,一批有志向的学者依然在极为特殊的环境中坚持收集资料,考辨实物,不受流行政治风向的影响,独立思考,撰写论文。至七十年代中后期,学术解冻,这批学者率先脱颖而出...[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