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卜楞寺寺内所有经堂、佛殿的四壁,几乎都绘有壁画。壁画取材广泛,内容丰富,除一般的佛、菩萨、护法、佛传、佛本生、六道轮回等外,还绘有历史故事、宗教人物、建筑装饰和民俗风情等内容。长期以来,画师们不断地积累和探索...[继续阅读]
海量资源,尽在掌握
拉卜楞寺寺内所有经堂、佛殿的四壁,几乎都绘有壁画。壁画取材广泛,内容丰富,除一般的佛、菩萨、护法、佛传、佛本生、六道轮回等外,还绘有历史故事、宗教人物、建筑装饰和民俗风情等内容。长期以来,画师们不断地积累和探索...[继续阅读]
唐卡是拉卜楞寺保存数量最多、最富有民族特色的艺术品。唐卡也叫唐嘎,藏语意为卷轴画,是藏传佛教艺术之瑰宝。其形制多为竖条长幅,大小无定制,有十多厘米的微型唐卡,也有长达百米的宏幅巨制。按质地和制作工艺一般分为绘制...[继续阅读]
酥油花是藏文化中独具特色的酥油塑造艺术,相传起源于唐代。公元641年,文成公主进藏和藏王松赞干布完婚时,带去释迦牟尼佛像一尊。藏族人民为了表示敬意,在佛像前供奉六种供物(花、涂香、水、熏香、饭食和明灯),时值冬日,鲜花...[继续阅读]
炳灵寺位于永靖县西南约40公里处,在小积石山大寺沟西岸的悬崖绝壁之上。小积石山群峰竞秀,奔腾不息的黄河滚滚而来,穿越重峦叠嶂,经积石关至炳灵寺脚下向东流去,注入水天一色的刘家峡水库。炳灵寺所在的永靖县,自古便是“犄...[继续阅读]
马蹄寺石窟群位于张掖市东南60余公里处的临松山下薤谷一带。这里山顶上终年积雪,山脚下却芳草如茵,是一片丰美的天然牧场。现有石窟包括金塔寺、千佛洞,上中下观音洞和马蹄寺南、北二寺等7个部分,各部分距离少则二三公里...[继续阅读]
在丝绸之路甘肃段北道的泾河谷地中,有北魏永平年间(509年—510年)泾州刺史奚康生主持修建的一对孪生姐妹窟,像一双明珠熠熠生辉。两窟南北对峙,遥相呼应,习惯上即称其为南石窟寺和北石窟寺。《南石窟寺之碑》局部南石窟寺位...[继续阅读]
丝路古道上的艺术瑰宝——水帘洞石窟群,位于武山县城东北约25公里处的鲁班峡中。由于岁月和风雨的侵蚀,现尚遗存拉梢寺、显圣池、千佛洞、水帘洞和天书洞五个部分。据拉梢寺大佛造像铭文和几处窟龛内的造像壁画与风格推知...[继续阅读]
大像山石窟位于甘肃甘谷县城西南2.5公里的文旗山上。今人认为可能创于北魏,唐代完善后又加工修饰。石窟依山脊一线分布,规模宏大。各建筑错落多姿,结构严谨,布局巧妙,与挺拔的山势交相辉映,融为一体,妙趣天成。无量殿以下主...[继续阅读]
天梯山石窟位于武威城南50公里处的张义镇,石窟创建于十六国时期的北凉,距今约1600年。天梯山石窟是中国早期石窟的代表,其造像形式和艺术风格形成了佛教艺术史上著名的“凉州模式”。后世仿此模式陆续开凿了金塔寺、马蹄寺...[继续阅读]
道教是产生于中国本土的宗教,由东汉张道陵首创,迄今已有近1900年的历史。道教崇尚自然,宫观修建地大都景色怡人,宫观内建筑、雕塑、壁画除鲜明地继承了中国传统的艺术手法外,同时也注入了道家与道教的审美思想和价值观念,形...[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