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文明发祥地之一的甘肃,也是汉字及书法的发祥地之一。传说中诞生于成纪(今甘肃陇山之西葫芦河、渭河一带)的伏羲氏始画八卦启蒙文字,早于西安半坡陶器刻绘符号一千多年的秦安大地湾遗址彩陶刻画符号,分布广泛的马家窑文...[继续阅读]
海量资源,尽在掌握
华夏文明发祥地之一的甘肃,也是汉字及书法的发祥地之一。传说中诞生于成纪(今甘肃陇山之西葫芦河、渭河一带)的伏羲氏始画八卦启蒙文字,早于西安半坡陶器刻绘符号一千多年的秦安大地湾遗址彩陶刻画符号,分布广泛的马家窑文...[继续阅读]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二十六年),秦统一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大帝国。为了巩固国家的统一,随即推行郡县制,采取了“书同文、车同轨”,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等一系列政策。秦权诏文秦始...[继续阅读]
《西狭颂》位于成县西13公里的天井山麓鱼窍峡中。鱼窍峡两崖对峙,峭壁如削,一泓中流,跌宕多姿。当地传说峡内潭中曾有黄龙飞出,故又有“黄龙潭”之称,“黄龙映月”是成县八景之一。《西狭颂》全名《汉武都太守汉阳阿阳李翕...[继续阅读]
汉代篆书主要用于刻石、刻符及高级的官方文书和重要仪典的书写,如天子册命诸侯、柩铭、官铸铜器铭文、碑上题额、宫殿砖瓦等。西汉时期丰碑大碣的风气尚未兴起,所以碑刻篆书比较少,主要是一些题刻。而篆书墨迹就更是罕见...[继续阅读]
1986年4月,在天水市北道区党川乡放马滩1号秦墓中出土秦简460枚,内容为秦人的文化宝典《日书》甲、乙两种,《墓主记》及志怪故事。乙种《日书》系抄自甲种,与湖北云梦睡虎地秦简《日书》基本相同。《日书》为当时民间流行的占...[继续阅读]
居延汉简指在额济纳河流域出土的汉代简牍。这一带在汉代属张掖郡居延县管辖。1930年至1931年,前西北科学考察团在今额济纳河流域破城子、大湾城、地湾城、肩水金关、查科尔贴等处掘得简牍1.1万多枚。除少量竹简外,大部分是木...[继续阅读]
20世纪以来,在甘肃敦煌一带的汉塞烽燧遗址中先后有十多次汉简出土,共发现汉简近5000枚。1907年和1913至1917年,英籍匈牙利人斯坦因两次在敦煌的汉塞中掘得汉简3000余枚。现存于英国伦敦大不列颠博物馆。1920年,周炳南在敦煌小方盘...[继续阅读]
1959年至1989年,先后6次在甘肃武威磨嘴子、旱滩坡、五坝山等处汉、晋墓群中,共出土简牍640枚。主要包括:汉《仪礼》木、竹简608枚,是目前所见《仪礼》的最古写本,在经学研究和版本校勘上有很高价值;汉《王杖》简10枚,《王杖诏书...[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