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教经典阐释学的权威之一。字康成,东汉北海高密(今属山东)人。年轻时曾担任本乡掌管赋税和官司的小吏,但他对这种琐屑低贱的职役毫无兴趣,经常偷闲去请教官学里的先生。父亲非常生气,多次怒责他,但他依然如故。后来索性跑...[继续阅读]
海量资源,尽在掌握
儒教经典阐释学的权威之一。字康成,东汉北海高密(今属山东)人。年轻时曾担任本乡掌管赋税和官司的小吏,但他对这种琐屑低贱的职役毫无兴趣,经常偷闲去请教官学里的先生。父亲非常生气,多次怒责他,但他依然如故。后来索性跑...[继续阅读]
儒教经典阐释学的权威之一。字子雍,三国时魏国东海(今山东郯城北)人。其父王朗以精通儒教经典被朝廷征聘,后官至司徒,爵至封侯。王肃像当时的世家子弟一样,成人后就步入官场,开始做文学侍臣,以精通礼仪为朝廷所重。但他更善...[继续阅读]
儒教经典阐释学的权威之一。字仲达,唐代冀州衡水(今属河北)人。生于北朝西魏的一个官僚家庭,自幼聪慧过人,能日诵千言,成年后出入经史,博洽多闻。同郡有一经学家,名叫刘焯,当时已是名满天下的宿儒,孔颖达慕名前往,登门求教...[继续阅读]
儒教最早的五部经典,即《诗》、《书》、《礼》、《易》、《春秋》。儒教原有“六经”,除上述五经外,还有《乐》,据说亡于秦火,汉武帝时就只立有五经博士,五经之称即始于此。也有人认为,儒教本无《乐经》,“乐”包括在《诗》...[继续阅读]
儒教的十三部经典。儒教最初有《诗》、《书》、《礼》、《乐》、《易》、《春秋》等六经,这是华夏民族的文化元典。经过秦火,《乐》失传,所以汉武帝只立了五经博士。五经之外,先秦儒家还作有释经的著作,称为“传”,如《春...[继续阅读]
儒教经典。因传说成书于西周,故名《周易》,又称《易经》,简称《易》。《易》一名而含三义:变易(变化之道)、简易(以简驭繁)、不易(永恒之理)。《易经》原来是一部筮占的“巫书”,所谓筮占,是一种以蓍草为工具来预知吉凶的神...[继续阅读]
儒教经典。又称《书经》,简称《书》。尚即上,《尚书》就是上古以来之书,“书”在这里就是“史”的意思,后来的《汉书》、《隋书》、《新唐书》等史书名,都是模仿《尚书》而来。据说,上古设有左史和右史两种史官,专门负责记...[继续阅读]
儒教经典。收集有古代乐歌歌词三百零五篇,所以简称为《诗》(诗的原意就是“言志”的歌词)或“三百篇”。《诗经》分为“风”、“雅”、“颂”三大类,“风”是周王朝属下各诸侯国的地方乐歌,所以又称《国风》;“雅”的意思...[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