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路名。即今广东路。因位于大马路(今南京东路)以南的第五条路而得名。1865年(清同治四年)工部局正式定名为CantonRoad,并被译为“广东路”。旧时把该路浙江路(今浙江中路)以东段叫作“宝善街”,据说以这里有称为“宝善”的商店...[继续阅读]
海量资源,尽在掌握
旧路名。即今广东路。因位于大马路(今南京东路)以南的第五条路而得名。1865年(清同治四年)工部局正式定名为CantonRoad,并被译为“广东路”。旧时把该路浙江路(今浙江中路)以东段叫作“宝善街”,据说以这里有称为“宝善”的商店...[继续阅读]
地名。1927年后,上海市在江湾实施“大上海计划”,先后筑成或拓宽淞沪路、翔殷路、黄兴路(曾改名“宁国北路”,今复名)、其美路(今四平路)、殷翔路(曾改名“魏德迈路”,今邯郸路)五条江湾主要通道。于是,五条路交叉的地方被称...[继续阅读]
①旧桥梁名。跨打铁浜(今自忠路、顺昌路、太仓路、重庆中路)。桥梁建造年代未见于著录。打铁浜是上海县城西郊的一条小河。据说明太祖登基后杀戮上海的反明首领钱鹤皋,钱被戮时“血流成碧”,太祖恐其化作厉鬼残害百姓,威胁...[继续阅读]
地名。旧指今南京东路浙江中路口。以这里的“五龙日升楼”茶馆而得名。至迟使用至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在部分老人中一直使用到五十年代初。参见“日升楼”(娱乐影戏)。...[继续阅读]
①旧河道名。原名“日赤港”,又称“石灰港”。清《嘉庆上海县志》:“日赤港在大马桥东,西流入肇嘉浜。”肇嘉浜是旧河道名,1896年(光绪二十二年)后分段填平,相当于今复兴东路、方斜路、徐家汇路、肇嘉浜路;“大马桥”即大木...[继续阅读]
以“中山”命名的上海道路的统称。即今中山东一路、中山东二路、中山南路、中山南一路、中山南二路、中山西路、中山北路、中山北一路、中山北二路的统称。其状似环,成为上海市区的主要分割线,一般环内可以称“环路内”...[继续阅读]
又作“堽身”。通常指平原地区略隆起于平地的带状冈,多为旧河岸或海岸的遗迹。上海地区的冈身主要是古海岸线的遗迹。北宋朱长文《吴郡图经续记》:“《吴郡图经》所谓濒海之地,冈阜相属,俗谓之‘冈身’,此天所以限沧溟而全...[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