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晋末年的战乱给图书事业造成了“渠阁文籍,靡有孑遗”的严重结果,元帝建立东晋政权之后就开始征集图书,直到李充整理编目时,其见存图书只有三〇一四卷,比西晋荀勖编目时的存书数减少在一半以上[1]。东晋的目录事业集中表现...[继续阅读]
海量资源,尽在掌握
西晋末年的战乱给图书事业造成了“渠阁文籍,靡有孑遗”的严重结果,元帝建立东晋政权之后就开始征集图书,直到李充整理编目时,其见存图书只有三〇一四卷,比西晋荀勖编目时的存书数减少在一半以上[1]。东晋的目录事业集中表现...[继续阅读]
宋承东晋之后,除接管原有的国家藏书外,又加以搜集,藏书日渐丰富。公元417年,刘裕征伐姚秦,从长安得藏书四千多卷,其中包括南方旧书和北朝新作。它的目录事业的活动主要是在宋文帝元嘉和后废帝元徽时期。元嘉时期编目三种,元...[继续阅读]
齐继宋后,立国日浅。藏书增加不多,目录事业也未见兴盛。阮孝绪《七录》序说:“齐秘书丞王亮,监谢胐等,并有新进,更撰目录。”并未明言所著何目。《古今书最》著称:“齐永明元年秘阁四部目录,五千新足,合二千三百三十二帙,一...[继续阅读]
梁是南朝文化最发达的时期,图书目录事业也有显著的发展与成就。齐梁之交,图书损失比较严重。《隋志序》称这次的散失情况是:“齐末兵火延烧秘阁,经籍遗散。”梁武帝建国后,特别重视图书的搜集、典藏和整理。不仅在文德殿列...[继续阅读]
由于梁末图书毁损严重,陈初虽经搜集,仍然缺漏甚多,而且图书质量也很差,所谓“纸墨不精,书亦拙恶”[1],加以国势衰弱偏处一隅,目录事业,无暇顾及,成为南朝中成就最差的时期。根据《隋书·经籍志》的著录,陈有按四部分类的国家...[继续阅读]
《七志》撰者王俭是宋齐间政治家和学者。他除主持国家目录《宋元徽元年四部书目》外,还私撰《七志》一书。《南齐书·王俭传》曾记其编目情况说:王俭(452—489年),字仲宝,琅玡临沂(今山东)人也……解褐秘书郎、太子舍人。超迁...[继续阅读]
《七录》撰者阮孝绪(479—536年)字士宗,尉氏人,生于刘宋末年,卒于梁大同二年。他是一位博学多识,著述闳富的学者,除名垂后世的《七录》外,尚有《文字集略》、《正史削繁》、《高隐传》、《古今世代录》、《杂文》、《声纬》及...[继续阅读]
北魏是北朝汉文化程度较高的朝代。它从立国之始,道武帝就采纳博士李先的建议:“唯有经书三皇五帝治化之典,可以补王者神智”,而下令征集图书[1]。至孝文帝时,积极推行鲜卑人汉化的政策。他在迁都洛阳后,曾命人检查了北魏缺...[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