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时对匈奴南北两单于庭的称呼。建武二十二年(公元46年)匈奴左贤王蒲奴立为单于。右薁鞬日逐王比以己为前单于长子不得立,怀怨,率部南迁,于二十四年为南边八部大人共立为呼韩邪单于(亦作䤈落尸逐鞮单于),附汉,先后建庭...[继续阅读]
海量资源,尽在掌握
东汉时对匈奴南北两单于庭的称呼。建武二十二年(公元46年)匈奴左贤王蒲奴立为单于。右薁鞬日逐王比以己为前单于长子不得立,怀怨,率部南迁,于二十四年为南边八部大人共立为呼韩邪单于(亦作䤈落尸逐鞮单于),附汉,先后建庭...[继续阅读]
内蒙古地方戏曲剧种。初亦称“蒙古曲儿”。原由一丑一旦表演,故名。流行于内蒙古、山西北部和河北张家口等地。由蒙、汉族民歌和民间音乐及汉族的“社火”等艺术形式融汇发展而成。最早出现于包头等地。清末民初,蒙古族民...[继续阅读]
一称“二牛顶杠”。西藏及川、滇、青、甘等地藏族农业区的一种挽犁方式。特点是将一木质横杠分别系于并列二牛的角上,再将犁架上前伸的长木杆连接在横杠中部。是藏族人民因地制宜而采取的特殊犁耕方式。...[继续阅读]
台湾人民反对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武装起义。1947年2月27日,台北市国民党专卖局的“缉私”人员,因“查缉私烟”,殴打一名女贩,引起群众不满;该局职员竟开枪打死市民一人,群情激愤。28日上午台北市民罢市,游行请愿,捣毁专卖局,要求...[继续阅读]
亦作“丁灵”、“钉灵”、“丁令”。古族名。北魏时作“狄历”。春秋、战国时分布在东起贝加尔湖北,西到阿尔泰山北地区。从战国末期(前三世纪末)至西汉黄龙元年(前49),曾被匈奴征服过两次。公元前后,东部游牧于贝加尔湖之...[继续阅读]
明末清初诗人。浙江仁和人,回族。字正涛,号药园。明诗人丁鹤年之孙。少有隽才,尝有《白燕诗楼》刊行,明崇祯十五年(1612)中举。清顺治十二年(1655)中进士。初任刑部主事,后任礼部郎中兼办主客司、河南乡试副主考等职。后谪居辽...[继续阅读]
亦称“登卡维人”(Denkawi),自称“金格人”(J‘eng)。苏丹共和国的主要民族。主要分布在加扎勒河与白尼罗河下游两岸地区。200万人(1978年)。属尼格罗人种苏丹类型。系*尼罗特人的中支。内分*帕当人、博尔人(Bor)、阿加尔人(Agar)、阿...[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