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喻的一种。又称直喻。即直接明显地打比方。比喻的本体与喻体之间必须要有相通的地方,比喻词要简洁。如“远远的街灯明了,好象闪着无数的星星。天上的明星现了,好象点着无数的街灯。”(郭沫若:《天上的市街》)前一个“街...[继续阅读]
海量资源,尽在掌握
比喻的一种。又称直喻。即直接明显地打比方。比喻的本体与喻体之间必须要有相通的地方,比喻词要简洁。如“远远的街灯明了,好象闪着无数的星星。天上的明星现了,好象点着无数的街灯。”(郭沫若:《天上的市街》)前一个“街...[继续阅读]
比喻的一种。又称隐喻。主体和客体是相合关系。主要结构方式:甲是乙。如:“悲哀是无边的天空,快乐是满天的星星。吾爱!我和你就是/那星林里的月明。”(汪静之:《无题曲》)。“悲哀”、“快乐”、“我和你”是主体;“天空”...[继续阅读]
比喻的一种。只出现喻体,没有主体和判断词。使用时要避免几个喻体混在一起。借喻句较为含蓄、简短。如:“缲成白雪桑重绿,割尽黄云稻正青。”(王安石:《木末》)“白雪”、“黄云”是喻体。“白雪”喻绿,“黄云”喻麦。...[继续阅读]
比喻的一种。取别的比喻说明事理,近似我国古诗中“兴”的方法。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关雎》)第一句引雎鸠和鸣声为喻,也是诗的起兴。...[继续阅读]
修辞格的一种。又称替代。不直接说出属于主体的人或事物,而是用借体来代替;即以此代彼,但不存在谁比喻谁的意思。可以用事物和事物的特征或标记相代,用事物和事物的所在或所属相代,用部分代全体,用具体代抽象、用特称代泛...[继续阅读]
修辞格的一种。将人拟物或将物拟人。《诗人玉屑·诚斋论比拟》:“白乐天《女道士》诗云,‘姑山半峰雪,瑶水一枝莲。’此以花比美妇人也。东坡《海棠》云,‘朱唇得酒晕生脸,翠袖卷纱红映肉。’此以美妇人比花也。山谷《酴醿...[继续阅读]
修辞格的一种。又称摹拟。把人、物的声音、形状、颜色摹写出来,造成形神兼备的艺术效果。如:“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戴望舒:《雨巷》)几个“丁香一样”,分别摹拟...[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