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八十年代中期,继朦胧诗后出现在新一代诗人的创作中的一个重要的诗歌技巧。出于反意象的意图,他们将一种纯口语、纯世俗的语言方式纳入创作的过程,并且摒弃了已往诗歌创作中那种琅琅上口、铿锵有力的韵律感、节奏感,开...[继续阅读]
海量资源,尽在掌握
我国八十年代中期,继朦胧诗后出现在新一代诗人的创作中的一个重要的诗歌技巧。出于反意象的意图,他们将一种纯口语、纯世俗的语言方式纳入创作的过程,并且摒弃了已往诗歌创作中那种琅琅上口、铿锵有力的韵律感、节奏感,开...[继续阅读]
南朝宋初兴起的一种诗体。主要内容描写山水景物,真实反映自然美,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创造一种情景交融的意境。山水诗是取代当时玄言诗而产生的,和当时的社会动乱,文人受迫害归隐田园,纵情山水在创作上的反映。最早的山水...[继续阅读]
我国现代诗歌社团。1938年间,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及延安、陕甘宁边区一些诗歌爱好者组成,成员有几十人之多。主要的有朱子奇、魏巍等。山脉诗歌社出版过几期油印诗刊。诗作大多反映延安地区的新生活,紧密配合当时的现实斗争...[继续阅读]
指唐初诗人上官仪为代表的,以绮丽婉媚著称的诗体。上官仪是宫廷侍臣,他的诗大都为“应诏”、“应制”、“奉和”之作,内容不外阿谀奉承,形式上追求辞藻华丽,对仗程式化,时人争相效法,流靡一时。但由于他的诗在形式上有一些...[继续阅读]
五十年代英国的一个诗歌流派。1952年创始于剑桥大学,1955年迁往伦敦,并由爱德华·罗希——史密斯(1933—)继菲力浦·豪伯斯包姆任主席,坚持活动到六十年代,因罗希——史密斯辞去主席职务才告解散。小组派没有明确一致的文学主张...[继续阅读]
诗歌创作中用个性描绘手法,努力刻画出艺术形象的鲜明独特、丰富多彩的个性特征的方法。个性化是典型化的一个极重要的方面。只有充分的个性化,才能陶铸诗人富有个性的艺术风格,形成独具特性的语言方式、叙述手段、结构空...[继续阅读]
象征的一种,也叫私设象征,英美新批评派的用语。它与公共象征或传统象征相对。公共象征是指在某种文化传统中约定俗成的为前代诗人广泛采用的象征。它由历史积累而成,读者一看就明白其意的,如十字架象征苦难、太阳象征光明...[继续阅读]
德国剧作家、文艺理论家莱辛(1729—1781)在《拉奥孔》(1766)中提出的用以区别诗与画的又一概念,指个别人物的动作或情节。最初他认为诗与画的区别,在于摹仿对象的不同,诗歌描绘运动,绘画描绘物体。后来他认为这一说法太绝对,绘...[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