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蔓子(?—?)古巴国(今四川川东地区)人,名蔓子,古巴国大将,故人称“巴蔓子”。史载周代末年巴国发生内乱,蔓子到东邻的楚国去借兵,许诺平乱后割让巴国三城于楚。楚发兵救巴,遣使要三城。他不许,说“持吾头往谢,城不可得也。”...[继续阅读]
海量资源,尽在掌握
巴蔓子(?—?)古巴国(今四川川东地区)人,名蔓子,古巴国大将,故人称“巴蔓子”。史载周代末年巴国发生内乱,蔓子到东邻的楚国去借兵,许诺平乱后割让巴国三城于楚。楚发兵救巴,遣使要三城。他不许,说“持吾头往谢,城不可得也。”...[继续阅读]
司马错(?—?)里籍不详,战国时平蜀秦将。公元前316年,巴(四川川东地区)、蜀(四川川西地区)两国互相攻击,均向秦求救。秦惠王决定乘机取蜀,乃派其与张仪、都尉墨等率军攻蜀,从石牛道(今陕西勉县西南行越七盘岭,往朝天驿趋剑门关...[继续阅读]
范目(?—?)四川阆中县人,西汉初名将、谋士。少有谋略,出游各郡,曾随刘邦起兵汉中。灭秦以后,招募巴国土著人(賨人)为刘邦效力,使原三秦之地很快安定下来,对西汉的建立有汗马功劳,受封为长安建章乡侯。后刘邦欲征讨关东,賨人皆...[继续阅读]
郑躬(?—前16)蜀郡汉州(今四川广汉人),西汉四川农民起义首领。曾为“钳子”(钳徒),鸿嘉三年(公元前18年),其率60余人发动起义,攻官府,释“囚徒”,自称山君。次年,率义军经历四县,发展至万人。是年冬,广汉太守赵护率3万人马镇压...[继续阅读]
文齐(?—?)字子奇,四川梓潼县人,东汉大将。汉平帝时任益州(今四川成都)太守,有政绩,“群夷畏服”,蜀地安宁。后公孙述据蜀称帝,他率军抗拒。东汉建立后,被光武帝刘秀征为镇远将军,封成义侯。任职期间,对稳定四川及西南各地有...[继续阅读]
来歙(?—35)字君叔,南阳新野(今河南新野)人,东汉初卒于四川的名将。出身世家,初事刘玄,后附刘秀,拜太中大夫。因说隗嚣归汉,升任中郎将。建武八年(公元32年)春,隗嚣反,他率二千余兵,出其不意,攻取要害略阳。汉光武帝乘机发兵,大...[继续阅读]
公孙述(?—36)字子阳,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东北)人,东汉初四川割据势力首领。新莽时,为蜀郡太守。后起兵,据益州(今成都)称帝,号“成家”。尽有益州地,聚甲兵数十万。建武十二年(公元36年),汉光武帝出兵征讨,并修书劝降,不听,军败...[继续阅读]
吴汉(?—44)字子颜,南阳宛县(今河南南阳)人,东汉初征蜀名将。少时家贫,曾任亭长。后为安乐令,劝彭宠归附刘秀,并率精兵与上谷诸将合兵南下,擢偏将军。因破邯郸有功,封建策侯。刘秀称帝,拜大司马,改封舞阳侯。屡立军功,又封广平...[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