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称“边际人”,指生活在两个截然不同社会文化之间的人。他们对参加哪个团体,接受哪种文化价值和标准难以做出抉择。美籍德国心理学家K.勒温首先提出这一概念。在现实中由于人的经济地位、社会存在的条件不同而分属于不同...[继续阅读]
海量资源,尽在掌握
又称“边际人”,指生活在两个截然不同社会文化之间的人。他们对参加哪个团体,接受哪种文化价值和标准难以做出抉择。美籍德国心理学家K.勒温首先提出这一概念。在现实中由于人的经济地位、社会存在的条件不同而分属于不同...[继续阅读]
介于大脑皮层与脑干之间的复杂的神经结构。其中包括大脑半球内侧皮层的边缘叶(胼胝体下面、扣带回、海马回、黎状叶)以及皮层下的神经结构(穹窿、中膈、杏仁核、乳头体、重体、丘脑、下丘脑等)。曾经认为边缘系统只与嗅觉...[继续阅读]
一种较严重的人格障碍,介于神经症与精神病之间的临界状态,以反复无常的心境和不稳定的行为为主要特征。1938年A.斯特恩在治疗精神分裂症时第一次采用“边缘性”这个术语。根据美国精神医学会出版的《心理障碍的诊断与统计手...[继续阅读]
介于精神分裂症、神经症和人格障碍之间的中间状态。据美国报道,目前对边缘状态看法不一。主要有三种意见:(1)认为边缘状态是一种独立的疾病单元,不同于其他任何疾病,但主要临床症状不明确,包括易怒,难以与人相处,缺乏自我识...[继续阅读]
亦称“变项”、“变因”、“变数”。指心理实验中可量化的因素、条件、特征或情境。主要有三类:(1)自变量(或刺激变量),即实验中由实验者所操纵的,对被试的反应产生影响的变量。(2)因变量(或反应变量),即由自变量的变化而产生...[继续阅读]
亦称“病理心理学”、“异常心理学”。指心理学科中研究行为异常的一个分支,它按照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探索精神疾病异常心理现象的规律及其在实际领域的应用。它所包含的内容相当广泛,而确定是否偏离正常的标准尚不统一...[继续阅读]
(1)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美国心理学界出现的一种研究趋向或思潮。反对近代心理学中盛行的形而上学的分析、割裂、孤立和静止的研究,倡导把辩证法作为心理学研究的理论基础和理论框架,主张对人的心理现象开展辩证法的综合、...[继续阅读]
美国心理学家里格尔(Reigel,1973)提出的概念,即强调人的思维的具体性与灵活性,对于诸如现实与可能、归纳与演绎、逆向性与补偿作用、命题内与命题间的问题,能做全面的、矛盾的处理。还认为辩证运算可以更好地描述成人的思维。...[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