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丹族各部的军事首领称夷离堇,其后权力逐渐增大,成为部族的政治,军事首领。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天赞元年(922年)分迭剌部为五院部、六院部两部,各部设置夷离堇一人。辽太宗(耶律德光)时,夷离堇为大王,分领北大王院(五部院)和南...[继续阅读]
海量资源,尽在掌握
契丹族各部的军事首领称夷离堇,其后权力逐渐增大,成为部族的政治,军事首领。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天赞元年(922年)分迭剌部为五院部、六院部两部,各部设置夷离堇一人。辽太宗(耶律德光)时,夷离堇为大王,分领北大王院(五部院)和南...[继续阅读]
蒙古和元朝的官名,为所在地方、军队和官衙的最大监治长官。达鲁花赤是蒙古语镇守者的音译。蒙古统治者为了保证对各被征服地区的控制,又无力单独进行统治,在委任当地官员治理之后,都派出达鲁花赤监临,掌握最后的裁定权力。...[继续阅读]
蒙古建国初期的最高行政官,元代发展为司法长官。扎鲁忽赤是蒙古语断事官的音译。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建立政权之初,国家机构非常简单,所谓“惟以万户统军旅,以断事官治政刑”。成吉思汗曾任命他义弟失吉忽秃忽为大扎鲁忽赤...[继续阅读]
元代帝王从吐蕃请来喇嘛充当的一种最高神职。元代各帝师都是乌思藏(西藏)佛教流派之一萨斯迦派的高僧,忽必烈即位,封八思巴为国师,立总制院管辖全国佛教和西藏地方僧俗,任命八思巴领之。至元六年(1269年),八思巴升号为帝师...[继续阅读]
明清时期的一省行政长官。明太祖洪武九年(1376年)为强化中央集权,防止地方长官专权滋事,撤销行中书省,每省设三司(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和都指挥使司)分全国为十三个承宣布政使司,每司设左、右布政使各一人,为一省的行...[继续阅读]
原系明代设置的临时差遣,如战时用兵或镇压农民起义,多派京官到地方去总督军事,事毕即罢,是个虚衔。清代,总督为地方最高军政长官,负责统辖一省或数省的军务和民政,已成为地方省区一级的实官。如明降将洪承畴被封为总督,负责...[继续阅读]
明清时期省一级地方长官。明太祖曾派遣皇太子巡抚陕西,明仁宗洪熙元年(1425年)以后,才在关中、江南等地设置专职巡抚,和总督同为地方军政最高长官。清代正式以巡抚为省级地方政府的长官,负责总揽一省的军事、民政、吏治和刑...[继续阅读]
清政府派驻西藏地方的行政长官。全称“钦差驻藏办事大臣”,又称“钦命总理西藏事务大臣”。设驻藏大臣、帮办大臣各一人,任期均为3年。主管西藏所有高级僧俗官员的任免,并稽查财政收支,指挥藏区军队,督察司法、田产、户籍...[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