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恩施傩戏志》的编纂

为全面记述鄂西大地上流传久远、古老鲜活并享有“戏剧活化石”美誉的 民间祭祀戏剧,全面反映恩施傩戏艺术的历史与现状,《恩施傩戏志》拟从以 下几个方面进行编纂。
其一,综述,主要包括恩施傩戏的起源与嬗变。恩施傩戏文化历史悠久, 程式复杂,是土与汉、佛与道的文化综合体,其观念仪式源远流长,其祭祀核 心是本民族神(祖神),而非儒释道诸神。恩施傩戏的三大构成,即三岔还坛 神、红土傩愿戏和鹤峰傩愿戏。恩施傩戏的演出习俗,由原来的“还愿”至今 天的竞赛、表演等。
其二,大事记,主要记述恩施傩戏发展史上的重大事件,如1994年湖北 民族学院民族研究所在三岔组织的还原仪式表演;2003年三岔乡被国家文化 部授予“中国民间艺术之乡”的称号;2005年韩国庆尚大学和湖北民族学院在 三岔组织的傩戏表演活动; 2008年6月,恩施傩戏入选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 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 2009年底,恩施傩戏传承人蒋品三被文化部授予 “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称号等。
其三,剧目,主要记述三岔、鹤峰、红土傩戏剧目。如三岔还坛神的“二 十五”堂法事,即交牲、开坛、请水、札灶、开坛操神、封净、签押、放牲、 打印、造刀、交刀、迎百神、回熟、拆坛放兵、发圣、小开山、招兵、出领兵 土地、扎坛、开荤敬酒、记簿、勾销、打红山(开财门)、送神、安神等; 新 近创作改编的《整酒》《禾多多》《剃那比》《大开山》《还阳傩》等。鹤峰傩愿戏的 “二十四戏”,也称“二十四堂法事”,即发功曹、招兵、迎神、白旗扫台、修 造、开山、打路、扎寨、请神、窖茶、掘洞、戏猪、出土地、点猖、发猖、报 卦、收兵、扫台、邀罡、祭将、立标、勾愿、撒寨、送神(简约的祭仪为“正 八出”,即发功曹、迎神、扫台、扎寨、开山、出土地、祭将、勾愿); “正 戏”(包括“三拷打”和“四团圆”,前者指《拷打姜女》《拷打龙女》《拷打小桃》, 后者指“天团圆”《鲍家庄》、“地团圆”《双蝴蝶》、“水团圆”《青家庄》、“阳团 圆”《孟姜女》; 现代以来常演正戏实为《孟姜女》《鲍家庄》《青家庄》和《拷打小 桃》四大本); “小戏”(如《跳土地》《庆丰收》《兄妹情》等); “杂耍”(如《王木 匠打嫁妆》《魏大同脱靴》等)。红土傩愿戏的“正八出”(包括发功曹、请神、 迎神、报卦、立标、勾愿、邀罡、送神等)和“外八出”(亦称“斜八出”“邪八 出”,即“三本半戏”,包括《鲍家庄》《孟姜女》《青家庄》和《打金银》半本)。
其四,面具,主要分析介绍恩施傩戏面具的制作过程、种类、特征、造型 手法等。“不戴面具我就是人,戴了面具我就是神”,三岔傩面这一古朴粗犷、 富有民族色彩和地方特色的艺术形式具有哲学、美学、历史学、民俗学、文化 学等丰富内涵,其种类繁多、类型各异,兼具宗教价值和艺术价值。
其五,表演,主要论述恩施傩戏表演的形式、场域、程式、技法等。恩施 傩戏演出中祭祀与表演一体,祭中有戏,戏中有祭,神秘奇特,古朴原始,其 表层目的是驱鬼逐疫、除灾呈祥,而深层内涵则是通过各种仪式活动达到阴阳 调和、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寿年丰、国富民强和天下太平。
其六,音乐,主要论述恩施傩戏唱腔、坛歌、小调、器乐等基本情况。恩 施傩戏音乐涵蕴着浓郁的“巫风楚韵”,风格稚拙、古朴、缥缈。其音乐体制 主要分为声腔音乐和伴奏音乐两大类。前者主要指正戏声腔、祭戏声腔、法师 声腔和小调诸系列; 后者主要是指锣鼓伴奏。
其七,陈设造型,主要记述恩施傩戏的坛场设置,如傩坛案子的正确摆 放,坛场祭台、神挂、神图、道服、道冠、杂设等。
其八,机构,主要介绍恩施傩戏班,如恩施市三岔乡傩文化传承表演队, 恩施市红土乡石窑漆树坪村傩戏团、大河沟村傩戏团;鹤峰县燕子乡清湖傩戏 团、铁炉乡江口傩戏团、走马镇千金坪傩团,它们的发展及演出概况。
其九,人物传记。自2008年恩施傩戏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扩展项目名录》后,恩施市一方面加强传承培训,培养了一批年轻的传承人; 另一方面,命名申报傩戏代表性传承人,目前已申报一批国家级、省级、州级 代表性传承人,志书拟为这些傩戏艺人立传。如恩施市三岔乡傩文化传承表演 队已故傩戏大师谭学朝;红土乡漆树坪傩戏团已故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 人蒋品三,已故掌坛师蒋西城; 红土乡大河沟傩戏团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 人邓玉书;鹤峰县燕子乡清湖傩戏团已故掌坛师黄茂庭;鹤峰县铁炉乡江口傩 戏团已故掌坛师甘松林等。
其十,研究动态。按学术专著、学位论文、学术论文、调查报告等成果形 式分类,以时间为序将恩施傩戏的研究动态以摘要的形式,尽可能详尽、全面 地展现出来。
其十一,附录。将和恩施傩戏相关的重要材料选择性地呈现出来。如广受 好评和欢迎的恩施傩戏《打土地》、关于恩施傩戏的神话传说故事、以恩施傩 戏为题材的诗歌等。



更多同类【恩施傩戏志】......
科普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