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科学家葛庭燧于1947年用他发明的“扭摆内耗仪”(“葛氏扭摆”),在多晶纯铝中发现了晶界内耗峰(“葛氏内耗峰”)。他用晶界的黏滞性滑动模型,解释了晶界内耗峰出现的原因;并对四种滞弹性效应(内耗、切变模量、恒应力下的...[继续阅读]
海量资源,尽在掌握
我国科学家葛庭燧于1947年用他发明的“扭摆内耗仪”(“葛氏扭摆”),在多晶纯铝中发现了晶界内耗峰(“葛氏内耗峰”)。他用晶界的黏滞性滑动模型,解释了晶界内耗峰出现的原因;并对四种滞弹性效应(内耗、切变模量、恒应力下的...[继续阅读]
6.2.1 晶界内耗峰和相关的滞弹性效应葛庭燧于1947年用他发明的“扭摆内耗仪”,首次发现了多晶Al试样中的晶界内耗峰,如图6-1所示[1]。他当时所用的99.991%纯Al多晶试样是直径为0.84mm的细丝,平均晶粒尺寸为0.3mm,测量频率在室温时为...[继续阅读]
6.3.1 一些金属和合金中的晶界内耗峰葛庭燧在发现多晶Al中的晶界内耗峰以后,又在Cu,Fe,Mg和α黄铜等金属材料中观察到了晶界内耗峰,如图6-8所示[9]。后来国内外的许多科学工作者又在Ag,Au,Ni,Pb,Ta,Mo,W,Cd,Zn,Zr,Sn等金属元素[4,5,10]以及...[继续阅读]
以上几节所述是多晶试样(包括竹节晶试样)的晶界内耗。由于多晶试样的晶界内耗是试样中各种晶界的内耗的综合贡献,它所反映的是晶界的“共性”。多年来国内外的研究表明,晶界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按照晶界两侧晶体点阵取向...[继续阅读]
[1]KêTS.Experimentalevidenceontheviscousbehaviorofgrainboundariesinmetals[J].PhysRev,1947,71:533-546.[2]ZenerC.ElasticityandAnelasticityofMetals[M].Chicago:TheUniversityofChicagoPress,1948.[3]KêTS.Stressrelaxationacrossgrainboundariesinmetals[J].PhysRev,1...[继续阅读]
7.1.1 按热力学分类相变与热力学密切相关,从平衡态的热力学出发,相变可划分为一级相变和二级相变。平衡态系统的Gibbs自由能可写为g=U-TS+PV+(σijεij+EiDi+HiMi)V0(7-1)其中,考虑了电场、磁场、应力场的作用。若在化学反应时还要加上化...[继续阅读]
7.2.1 Landau理论Landau理论是建立在统计理论的平均场近似之上的,最初是用来解释二级相变的。它的形式简单,概括性强,是理解连续相变的必要基础,也可推广到一级相变中。强调对称性变化在相变中的重要性,将高对称性相中的对称破...[继续阅读]
扩散型相变大多发生在两组元的合金体系中,是由于溶质原子扩散、脱溶沉淀成第二相颗粒的过程,属于一级相变。随温度的变化,许多过饱和的固溶体都可通过降温或低温时效出现沉淀,这一动态过程自然可以通过内耗手段反映出来。...[继续阅读]
马氏体相变最早是在钢中发现的,在奥氏体中局部成核长大而出现了马氏体,它得到了广泛的研究,也了解得相当清楚。马氏体相变是典型的非扩散相变,相变时没有穿越界面的原子无规行走或顺序跳跃,而是原子有规则地保持其相邻原子...[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