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洋地震勘探中,VSP采集模式为在海面激发井中观测模式,这与陆地上的VSP技术在原理上是相同的。所记录到的地震波各个频率的能量只经过覆盖层一次,得到的地震资料较海面双程地震记录具有更高的品质和稳定的高频成分,因此可...[继续阅读]
海量资源,尽在掌握
在海洋地震勘探中,VSP采集模式为在海面激发井中观测模式,这与陆地上的VSP技术在原理上是相同的。所记录到的地震波各个频率的能量只经过覆盖层一次,得到的地震资料较海面双程地震记录具有更高的品质和稳定的高频成分,因此可...[继续阅读]
稀疏脉冲反演是基于稀疏脉冲反褶积的递推反演方法,其基本假设是地层的强反射是稀疏的,即地层反射系数由一系列叠加于高斯背景上的强能量同相轴组成。稀疏反演的原理是从地震道中抽取反射系数,将其与子波褶积后生成合成地...[继续阅读]
在常规的双曲时距曲线动校正处理中,当横向距离与纵向深度比达到一定阈值时就会产生拉伸现象。此外,即便是在可允许的拉伸范围内,由于道集内近道与远道之间的信号频率会发生变化,叠加后也会降低信号的分辨率。针对长偏移距...[继续阅读]
图4-1-1 工区目标层位三维立体图(m)根据工区原始数据,设计三维地震地质模型如图4-1-1所示,从上至下各层位依次为海底T20,T27,T28,T29,T30,T40,T50,各层位的深度构造图如图4-1-2所示[注:本节图件中的坐标位置是以图件左下角为(0,0)的相对坐...[继续阅读]
三维波动方程照明分析所采用的观测系统和采集参数如表4-1-7所示,偏移距为150m,第1炮的位置为:x=153000m,y=163000m。图4-1-12~图4-1-18分别显示出沿层照明能量分布图,为了便于对比,在各层照明图右侧显示了对应层的构造图。比较这些图可...[继续阅读]
(一)三维数值正演模拟波场特征分析表4-1-8列出了数值模拟采用的观测系统及采集参数,偏移距为150m,航线间隔为200m,共56条航线,每条航线126炮,总炮数7056炮,每炮排列长度为6125m,记录长度为4s,采样间隔为1ms,第1炮的位置为:x=153000m,y=1630...[继续阅读]
本节利用莺琼盆地DF1-1三维区块进行平面波偏移成像测试。测试成像区域Inline方向380条线,线距25m,Xline方向有2472个CDP点,点距12.5m,有效成像面积为293km2。Inline方向和Xline方向共计有330个射线参数的平面波进行成像。图4-1-30为1000m成像深...[继续阅读]
(一)基于Gabor变换的反Q滤波技术应用实例数据为DF1-1构造主体三维区块,Inline3231测线为叠后的纯波成果数据,由于地震记录为高分辨率采集,因此取参数GainDB为35,图4-1-38显示出该测线进行反Q滤波前后地震剖面对比以及时频谱显示,并对反...[继续阅读]
(一)地震波射线路径及反射点分布特征分析图4-2-1、图4-2-2所示为目的层顶界面上一系列共炮点道集射线路径图、记录图。图4-2-3所示为目的层上方所有界面上反射的共炮点道集射线路径图,排列长度为6200m。从各图中可以看出目的层反...[继续阅读]
(一)陡倾断裂带波动方程二维照明分析如图4-2-13所示为陡倾断裂构造带,综合应用常规采集参数论证方法和照明分析方法,对观测系统进行优化。根据以往资料处理和解释经验,对陡倾构造如断层面(图中红色线圈范围)、断盘深部地层...[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