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两晋至隋唐(公元265—907年)是中印文化交流的鼎盛时期,佛教在中印文化交流中起了主导作用,这是尽人皆知的事情。之所以如此,与两国的关系密切有联系。关于这方面,季羡林先生做了大量研究,他认为:“自西晋以后,中印之间的...[继续阅读]
海量资源,尽在掌握
中国两晋至隋唐(公元265—907年)是中印文化交流的鼎盛时期,佛教在中印文化交流中起了主导作用,这是尽人皆知的事情。之所以如此,与两国的关系密切有联系。关于这方面,季羡林先生做了大量研究,他认为:“自西晋以后,中印之间的...[继续阅读]
(1)中国高僧道安开创佛教新纪元道安是中国东晋十六国时期一位著名汉族佛教学者和僧团领袖。对中国僧团的确立和中国佛教理论体系的形成有较大贡献。道安,俗姓卫,关于他的出生年代,现存的史料记载不大一致,多数认为其生年为...[继续阅读]
两晋南北朝时期,除了佛教活动外,还有不少贸易和外交往来,这方面在中国史书中有大量记载,到了隋唐时代更是如此。据史书记载:619年罽宾遣使入唐,送来宝带、金锁、水精盏、颇梨状若酸枣(《新唐书》卷二二一上,《西域列传》上...[继续阅读]
唐朝是一个经济繁荣、文化兴盛、统一富强的封建大帝国。唐代国内外水陆交通发达,同亚洲、非洲、欧洲各国的友好往来频繁。到了唐代,中印文化交流涉及政治、经济、宗教、艺术、科技、贸易等各个领域。尤其从汉代末至唐代中...[继续阅读]
从汉代时佛教流传入中国起,中国和印度两国的和尚彼此间的往来越来越多。到南北朝时,由于皇帝多信佛教,中印之间的关系更加密切。史书上记载,印度的笈多王朝时期,经济繁荣,文化发达,与中国也有交往。公元428年至502年间,印度国...[继续阅读]
玄奘是中国唐代的一位著名高僧,他成就大,贡献多,是一位世界文化名人,尤其在印度,他是知识界无人不知的中国古代学者,也是中印友谊的象征之一。他于公元7世纪访问印度时,正值戒日王执政时期。他在印度访问、考察和学习多年。...[继续阅读]
义净(公元635-713年)唐代高僧,旅行家、翻译家。继玄奘之后,去印度的人中义净的贡献最大。据《宗高僧传》卷一、《开天释教录》卷九记载,俗姓张,字文明,齐州(今山东历城)人,一说范阳(今北京城西南)人。贞观十五年(641年),义净7岁...[继续阅读]
北魏至太武帝(公元423—452年)时,统一了黄河流域,开始他信奉佛教,礼敬沙门。后来,北魏为扩大领地,巩固统治,控制人民群众,以从事兵役、徭役和缴纳租调,对沙门的数量严加控制,让一部分沙门还俗服兵役。据《魏书·释老志》记载...[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