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意卫国战争胜利后,埃塞俄比亚虽然保持独立,但仍面临着帝国主义侵略的威胁。法国利用它曾对意大利的支持,向埃塞俄比亚提出铁路租让权的要求。1897年,法属索马里(吉布提)至亚的斯亚贝巴的铁路开始动工修建。法国同英国展开...[继续阅读]
海量资源,尽在掌握
抗意卫国战争胜利后,埃塞俄比亚虽然保持独立,但仍面临着帝国主义侵略的威胁。法国利用它曾对意大利的支持,向埃塞俄比亚提出铁路租让权的要求。1897年,法属索马里(吉布提)至亚的斯亚贝巴的铁路开始动工修建。法国同英国展开...[继续阅读]
20世纪20年代,埃塞俄比亚统治集团内部形成改革派和保守派,两派展开过激烈的斗争。改革派以摄政王塔法里·马康南为首,他们自称是“青年埃塞俄比亚派”。保守派的首领是军事大臣多布塔·乔奥吉斯,他们反对任何改革。1926年,乔奥...[继续阅读]
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影响到意大利。为摆脱困境,意大利准备发动对外侵略战争。1934年12月5日,意军从意属索马里向埃塞俄比亚发动袭击。1935年10月3日早上,驻守在厄立特里亚和意属索马里的意大利军队大举侵入埃塞俄比亚。埃塞...[继续阅读]
抗意战争结束后,1942年1月,英国同埃塞俄比亚签订了为期两年的协定和一项军事条约。英国派来一批青年军官、技术顾问等,进行所谓的“援助”,强化其在埃塞俄比亚的影响。美国也以援助的名义,将其势力渗入埃塞俄比亚。后来,美国...[继续阅读]
公元前,今安哥拉的北半部生活着俾格米人,南半部居住着科伊桑人(Khoi-San)。公元最初几个世纪,便有班图各族陆续从北方迁来。在班图人迁入的过程中,俾格米人退入刚果盆地,只在东北部保留着一小部分;科伊桑人则向南迁移,仅在西南...[继续阅读]
1482年,葡萄牙人迪奥戈·卡昂率领的探险队到达刚果河口。当时,正是刚果国王恩赞加·库武在位期间。1484年,他再次来到刚果王国,派遣4名传教士前往刚果王国首都,他自己继续向南航行一年以后,回到刚果河口,没有找到他派出的传教士...[继续阅读]
直到18世纪末,葡萄牙在安哥拉的殖民势力,仍局限在沿海地区。此后,葡萄牙不断派遣探险队深入内地,绘制地图,收集资料,为侵略作准备。葡萄牙探险队所经之处,一面挑起部落之间的矛盾和分歧,一面使用欺骗和收买手段,同部落酋长们...[继续阅读]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葡萄牙在安哥拉继续推行同化政策。它将当地居民分为“文明的”和“不文明的”两大类。安哥拉人要成为“文明人”,必须经过“同化”。未同化的土著居民,没有任何权利。到1940年为止,在安哥拉只有2.4万人被同...[继续阅读]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葡萄牙政府虽然宣布中立,但是战争前期却靠拢德国。葡萄牙在安哥拉掠夺的棉花、橡胶等物资,大量供给德、意等轴心国。战争后期,德国走向崩溃。于是,葡萄牙又加强同英、美的联系,使英、美从安哥拉获得...[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