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王本纪》和《华阳国志·蜀志》都比较详细地记载了开明氏王朝的史迹。《蜀王本纪》云:“荆有一人名鳖灵,其尸亡去,荆人求之不得。鳖灵尸随江水上至郫,遂活,与望帝相见,望帝以鳖灵为相。”随后讲了鳖灵治玉山出水,望帝与...[继续阅读]
海量资源,尽在掌握
《蜀王本纪》和《华阳国志·蜀志》都比较详细地记载了开明氏王朝的史迹。《蜀王本纪》云:“荆有一人名鳖灵,其尸亡去,荆人求之不得。鳖灵尸随江水上至郫,遂活,与望帝相见,望帝以鳖灵为相。”随后讲了鳖灵治玉山出水,望帝与...[继续阅读]
蜀国与中原的关系主要表现在文化交流上。文化交流常常是双向的,尤其是在实力相当时,文化传播的辐射力也会旗鼓相当。徐中舒先生说得好:“四川是古代中国的一个经济文化区,但是它并不是孤立的,也不是与其他地区,尤其是与中...[继续阅读]
这里指的是以族称命名的考古学文化。其一,蜀文化有一群明确特征的类型品,如石器有磨光的斧、锛、凿、刀,并有数量较多的打制石器。陶器以夹砂褐陶为主要陶系(时代越晚灰陶增多),主要器物有小平底罐、高柄豆、圈足盘、尖底...[继续阅读]
“巴国”是什么时候形成的?专家学者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关于巴国形成的时间,或云商周,或云春秋战国。据《华阳国志》记载:“(禹)会诸侯于会稽,执玉帛者万国,巴、蜀往焉。”[1]《山海经·海内经》说:“西南有巴国。太皞生咸鸟...[继续阅读]
从西周到春秋战国,巴国因其为西周王室的同姓封国,和楚国毗邻,所以,它的国家形态应不同程度地受到西周以及楚国的影响,正所谓“七国称王,巴亦称王”。由于巴族自身的历史条件和周边环境的制约,不可能得到与中原大国同等的发...[继续阅读]
巴文化是分布在今重庆三峡一带的考古学文化,其时代上限是夏商时期,下限为战国晚期。早期巴文化大约从夏商之际开始至西周初止,晚期从西周初至战国晚期。自1979年俞伟超赴湖北西部的宜都县境考古调查,指出该县有商代前后的早...[继续阅读]
关于滇池地区古代社会的情况,自汉以来的两千余年时间里,人们只能依据古代文献来了解个大概,至于这些文献记载是否可靠、历史上是否真的存在着一个滇国、它的文化面貌如何、社会制度如何等均是个谜。直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继续阅读]
关于滇国存在的时间问题,尚没有统一的认识。从文献上来看,我们所确知的滇国的存在年代是从汉武帝元狩元年(前122年)至武帝元封二年(前109年),赐“滇王王印,复长其民”,其间约13年时间,即便算到元封二年(前109年)至汉昭帝始元元年...[继续阅读]
关于滇国主体民族,张增祺认为:“滇国主体民族,即滇国古代居民中人数最多,占统治地位的民族。滇王及其亲属为首的统治集团,就是滇国主体民族的代表。”[1]其实,占统治地位的民族未必是人数最多的群体。那么,滇国的主体民族是...[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