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的公债期货和标金期货都是金融期货,国内期货市场在品种创新上领先于国际期货市场。金融期货是以金融工具为交易标的物的期货合约,主要包括三大类:汇率期货、利率期货和股指证券期货。(一)公债期货的实质是利率期货...[继续阅读]
海量资源,尽在掌握
民国时期的公债期货和标金期货都是金融期货,国内期货市场在品种创新上领先于国际期货市场。金融期货是以金融工具为交易标的物的期货合约,主要包括三大类:汇率期货、利率期货和股指证券期货。(一)公债期货的实质是利率期货...[继续阅读]
民国时期期货市场是制度转移的典型,从设立之初就受到了美国等发达国家期货市场的影响,在组织制度上既借鉴了国际上的经验,又体现了本国的特点。政府注重通过立法对期货市场进行规范。在交易所未成立或成立之初即立法加以...[继续阅读]
抗战时期的上海证券市场在汪伪政府成立后,一度复业,但商品期货市场始终未能恢复,这与当时战争状况下对商品的管制相关联的。在战争时期,日伪政权掠夺商品,以战养战,控制粮食、棉花等战略物资,商品期货交易实际上既没有交易...[继续阅读]
国民党政府接收上海后,以法币1元兑换伪币200元的比价强制取代伪币,而当时法币与伪币实际比价是1:25,因法币严重高估,后方的各种大员携法币入上海,对上海人民进行剥夺。③大量后方法币涌入上海是上海通货膨胀的原因之一。194...[继续阅读]
民国时期期货市场经历了一个制度产生、变迁和消失的过程,是以诱致性制度变迁为主线,中间伴随着强制性制度变迁的过程。诱致性制度变迁一般有如下特点:(1)盈利性。制度变迁的预期收益是有关群体推进制度变迁的动力。(2)自发...[继续阅读]
1949年5月12日,上海解放战役打响,26日上海全部解放。在人民解放军逼近上海时,5月5日,上海证券交易所自动停业,解放后的第二天,一些字号又悄悄复业,打着经营证券的幌子,非法进行金银外币的投机活动。新成立的人民政府以经济手段...[继续阅读]
1949年9月27日至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通过了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简称《共同纲领》)。《共同纲领》第十七条规定:“废除国民党反...[继续阅读]
新中国建立后,实行“一面倒”的外交政策,倒向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美国拒绝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同时鼓动西方国家孤立新中国。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建交的主要是苏联、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等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和周边...[继续阅读]
作为大国,中国的国际贸易对国际市场价格有较大影响,每有采购,国际卖家都会抬高报价,而“文革”后期的中国财政很困难,国际市场价格的微小波动都会给中国带来巨大的损失。客观的经济风险迫使我国领导人认识、运用期货交易这...[继续阅读]
没有对计划经济体制的市场化改革就不会有中国期货市场的再生。计划经济体制改革首先从价格改革开始,而价格发现正是期货市场的首要功能,价格改革是期货市场萌芽的内在动力。1985年1月之前,商品价格基本由中央计划制订,价格...[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