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地区自古便是多民族聚居地区,战国时期,宁夏地区主要居住着戎族,当时戎族分为许多支系,以固原为中心的宁夏南部地区居住着义渠戎和乌氏戎,以盐池为中心的宁夏北部居住着朐衍戎。秦昭王灭义渠戎后,在原义渠戎所居的甘肃...[继续阅读]
海量资源,尽在掌握
宁夏地区自古便是多民族聚居地区,战国时期,宁夏地区主要居住着戎族,当时戎族分为许多支系,以固原为中心的宁夏南部地区居住着义渠戎和乌氏戎,以盐池为中心的宁夏北部居住着朐衍戎。秦昭王灭义渠戎后,在原义渠戎所居的甘肃...[继续阅读]
尽管有匈奴的侵扰,但西汉时期宁夏地区的经济仍有进一步的发展,农业、牧业、手工业和商业各经济部门,均比以前有较大的提高。黄釉动物纹陶壶(西汉原州区北塬汉墓出土)农业的发展主要反映在移民屯田、农具改进、水利兴修和谷...[继续阅读]
西汉末年,王莽的腐朽统治,引起绿林、赤眉农民大起义,推翻了新莽政权。当赤眉军进入长安后,遭到长安周围地主武装的反抗。他们“保壁固守”,囤积粮食,使百万义军陷入困境。义军被迫退出长安,至安定、北地一带寻找粮食②,时天...[继续阅读]
宁夏地区的经济文化在东汉初年的封建割据战争和末年的民族起义战争中受到破坏,其发展是曲折的。安定郡,东汉时辖8县,有户6094,口29060。北地郡辖6县,有户3122,口18600④,两郡人口总数为47660,而两郡在宁夏所辖的县只占一半。若按平...[继续阅读]
东汉时期,宁夏地区聚居着小月氏、乌桓、鲜卑、匈奴和羌族等各少数民族。小月氏约在西汉中期居宁夏。建武二十五年(公元49年)以后,乌桓入居塞内沿边各郡。鲜卑族也属东胡族,原居鲜卑山(今内蒙古大兴安岭一带),语言、习俗、制...[继续阅读]
东汉末年,在镇压黄巾农民大起义的过程中,各地方官吏和豪强地主逐渐扩大自己的武装力量,形成一个个地方割据势力,并展开激烈的兼并战争。经过四五年的厮杀,曹操占据中原,又消灭割据西北的韩遂、马腾,尽收关陇地区;孙权占领江...[继续阅读]
魏晋时期,内迁的少数民族大都与汉族错居杂处,共同承受着封建统治阶级的压迫和剥削。特别是西晋初年,统治者加重对广大人民的剥削,激化了阶级矛盾。至于西晋的民族压迫和剥削,更是残酷异常。西晋统治者认为,内迁的各少数民...[继续阅读]
公元318年,匈奴汉国主刘聪(刘渊之子)死,大臣靳准乘机发动政变,掌握汉国政权。不久,刘曜(刘渊族子)派兵至平阳(今山西临汾市),族灭靳氏,夺取政权,并迁都长安(今陕西西安市),改国号为赵,史称前赵。次年,汉国旧臣、羯族石勒在河北...[继续阅读]
十六国时期最后统治宁夏地区的是由匈奴铁弗部所建立的大夏政权。铁弗部是三国时期并州(今山西太原市)匈奴右贤王去卑后裔中的男子与鲜卑女子婚配而产生的部族。魏晋时期,铁弗部活动在雁门郡(今山西代县)一带。十六国时期逐...[继续阅读]
北魏统一北方,结束了长达二百余年的割据争战局面,社会秩序日渐稳定。魏初的宁夏地区,地近大漠,是北魏防御柔然南下的边防重地。因此,北魏在攻取宁夏后不久,即于太延二年(公元436年)设立高平(今固原市)、薄骨律(今灵武市西南...[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