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栻,生卒年未详,其生平事迹亦未见文献记载。其友人陈景钟在《小尔雅广注序》中称“吾友右张莫子”,据杨琳考证,“右张”盖为其号[1]。在《小尔雅广注》每卷之前,标有“钱塘莫栻”,其籍贯当为浙江钱塘(今属杭州市余杭区)人...[继续阅读]
海量资源,尽在掌握
莫栻,生卒年未详,其生平事迹亦未见文献记载。其友人陈景钟在《小尔雅广注序》中称“吾友右张莫子”,据杨琳考证,“右张”盖为其号[1]。在《小尔雅广注》每卷之前,标有“钱塘莫栻”,其籍贯当为浙江钱塘(今属杭州市余杭区)人...[继续阅读]
戴震也是清代较早对《小尔雅》进行研究的学者,其内容主要集中在《书〈小尔雅〉后》一文中。此文收于《戴震集》,亦收于《戴震全书·东原文集》。本节引文据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版《戴震集》。《小尔雅》一书,最早见于《汉...[继续阅读]
王煦(1758—?),字汾泉,号定桐,浙江上虞(今浙江省上虞区)人。乾隆四十四年(1779)举人,官通渭知县,精通文字训诂之学,著有《说文五翼》《国语释文》《文选七笺》《诗古音》等。在雅学研究方面最重要的著作为《小尔雅疏》。《小尔...[继续阅读]
宋翔凤(1770—1860),字虞庭,一字于庭,江苏长洲(今江苏省吴县)人。嘉庆五年(1800)举人,曾任湖南新宁、耒阳县知县。宋翔凤精通名物训诂,是清代常州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著有《周易考异》《论语郑注》《论语说义》《尔雅释服》《过...[继续阅读]
(一)因声求义,以声音通训诂胡世琦在疏证《小尔雅》时,能够突破汉字字形的限制,以古音求古义,以声音通训诂,破除通假,广泛系联同源词,注意到词与词之间的联系,在《义证》中“声近义通、声近义同、一声之转”等说法俯拾皆是...[继续阅读]
虽然胡世琦《小尔雅义证》在各个方面都有超出同代其他研治《小尔雅》论著的地方,他也尽可能广泛吸取同时代其他学者的研究成果,但对于当时已经出现的疏证《小尔雅》著作,如莫栻的《小尔雅广注》、王煦的《小尔雅疏》、宋...[继续阅读]
(一)校正文字,恢复原貌《小尔雅》由于流传久远,前人注解早已亡佚,辗转传抄,讹误难免,因此必须先进行校勘整理,恢复原貌,才能加以疏证。胡承珙对《小尔雅》的校勘工作十分重视,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意见。如《广诂》“赜,深也”...[继续阅读]
胡氏《小尔雅义证》虽然是清代注疏《小尔雅》的翘楚之作,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引证说义勉强。如《广诂》“几,法也”,《义证》引《法言·先知》注“几,要也”,随引《周礼·宰夫》“掌管法以治要”,证“...[继续阅读]
胡承珙和胡世琦同乡同族,同时为《小尔雅》疏证,但各不相谋,二书各有特色。但因二人治学方法相同,所用材料也大致相仿,因此很多观点和结论也基本相同,如前列举校勘方面就有很多结论是不谋而合,而在疏证时很多词条的内容也是...[继续阅读]
对于《小尔雅疏证》的内容,葛其仁在《自序》中也作了说明:“是编篇次虽约而义据宏深,传授近古而名物条贯,则亦小学不可少之书,而通经之士必于焉取证者。不揆梼昧,为之博采传注,旁及群籍,审其义趣,明其指归。或有未寤,姑从阙...[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