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水是地表水和地下水相互转化的中间形式,其上承接大气降水和灌溉水的入渗补给,其下受控于潜水位的增降变化,既可接受潜水补给,又可入渗补给潜水。土壤水除被农作物吸收外,主要通过蒸腾蒸发形式消耗。在各项水量的相互转...[继续阅读]
海量资源,尽在掌握
土壤水是地表水和地下水相互转化的中间形式,其上承接大气降水和灌溉水的入渗补给,其下受控于潜水位的增降变化,既可接受潜水补给,又可入渗补给潜水。土壤水除被农作物吸收外,主要通过蒸腾蒸发形式消耗。在各项水量的相互转...[继续阅读]
景电灌区地下水的补给来自大气降水、引黄灌溉水的入渗和山前地下径流;排泄方式为潜水蒸发、排水沟排泄和地下水开采等。地下水与黄河水的补给关系主要随引入水量的变化而变化,只有在降雨充沛的丰水年,灌区地下水才会随降...[继续阅读]
(1)地表水均衡方程式:总补给量=W渠引+W降雨+W山径+W深开+W浅开总消耗量=W沟表+W工城+W降渗1+W渠渗1+W渠田渗1+W井田渗1+W排污(5-1)(2)土壤水均衡方程式:总补给量=W降渗1+W渠渗1+W渠田渗1+W井田渗1+W浅蒸总消耗量=W降渗2+W渠渗2+W渠田渗2+W井田...[继续阅读]
根据综合水均衡方程式,建立相应的综合盐均衡方程式,并在总引盐量中增加了灌区施用化肥量一项。总引盐量=S渠引+S降雨+S山径+S山侧+S深开+S化肥总排盐量=S沟排+S荒蒸+S农林渔+S工城+S河排(5-5)式中S渠引——渠水带入的盐量,万t;S降雨...[继续阅读]
黄河流域多数灌区存在着耗水机理不清、水资源利用率低、土壤次生盐碱化等许多问题。为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灌区水资源,改善灌区生态环境,本节采用水均衡模型来精确地估算和分析灌区耗水量,并由此计算其耗水系数。本节在对...[继续阅读]
灌区水盐排引比系指沟道排水量与渠道引水量之比(K水)或沟道排盐量与渠道引盐量之比(K盐)。鉴于排引盐量的大小主要取决于灌区排引的水量和排引水的浓度,因此,用排引比代替水盐均衡计算的水盐补排量差值作为评价灌区土壤积盐...[继续阅读]
图5-16和图5-17分别是裴家营试验点2012年和1998年土壤化学垂向分布图。从土壤化学剖面上看,1998年灌区土壤含盐量随深度加大降值幅度很大,但组成含盐量的主要盐类成分不变,均是Na+、Mg2+的硫酸盐或氯化物,到2012年灌区含盐量随深度加...[继续阅读]
在灌区内不同的水文地质单元,土壤全盐量的侧向态势有所不同,主要的侧向态势是:灌区内的灌溉水入渗带和溶质活跃迁移带,在上水灌溉后土壤均处于脱盐状态,其土壤含盐量的运移态势与地下水在该水文地质单元内的流向相同。脱盐...[继续阅读]
5.5.1.1自然属性的驱动力景电灌区特殊的地理位置、水文地质条件和地层地质特点决定了灌区在上水灌溉后必然会出现局域的盐碱化现象。灌区内有限的大气降水会溶解其周边山地、台地岩层内的可溶盐,以地表径流的形式向灌区内运...[继续阅读]
5.5.2.1灌区水土盐量浓度场强度分异的原因为了诠释灌区水土盐量浓度场强度局部分异及其衰减的原因,首先需要阐述水土盐量浓度场强度局部差异的形成,及其随时程推移差异衰减进程的原因。景电灌区1998—2012年水土化学时空转化的...[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