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太平洋上,北赤道流在10°N~22°N之间自东向西穿越太平洋,流速为0.5kn①~0.7kn,最大流速出现在夏季,为1kn~2kn。北赤道流到达菲律宾东岸后向南北分岔,向南一支沿棉兰老岛海岸南下汇入赤道逆流中,向北一支为主流,称为黑潮(Kur...[继续阅读]
海量资源,尽在掌握
在北太平洋上,北赤道流在10°N~22°N之间自东向西穿越太平洋,流速为0.5kn①~0.7kn,最大流速出现在夏季,为1kn~2kn。北赤道流到达菲律宾东岸后向南北分岔,向南一支沿棉兰老岛海岸南下汇入赤道逆流中,向北一支为主流,称为黑潮(Kur...[继续阅读]
北大西洋的北赤道流源于佛得角群岛,在15°N~20°N之间自东向西流动,其横渡大洋后,与北上的南赤道流北分支——圭亚那海流汇合,又在安的列斯群岛南端分为两部分,小安的列斯群岛外侧的部分称为安的列斯海流,是暖流;另一部分转向...[继续阅读]
北印度洋的海流会受季风的转换而变化,故称为季风流。冬季(10月至次年4月)北印度洋在东北季风作用下,引起表层海水向西或西南方向流动,称为东北季风流,以12月至次年1月最明显。东北季风流流速为2kn~3kn,在苏门答腊附近约为2kn...[继续阅读]
(一)渤海、黄海和东海的海流渤海、黄海和东海统称东中国海,东中国海的海流系统由外海流系和沿岸流两支流系组成,如图2.2所示。1.外海流系外海流系由黑潮主干及其分支(台湾暖流、对马暖流和黄海暖流)组成。黑潮沿菲律宾北部诸...[继续阅读]
大洋表层水温的分布,主要取决于太阳辐射的分布和大洋环流两个因子。在极地海域,结冰与融冰的影响也起重要作用。大洋表层水温在-2℃~30℃之间变化,年平均值为17.4℃。太平洋的表层水温最高,平均为19.1℃;印度洋次之,为17.0℃...[继续阅读]
图2.5是大西洋沿准经线方向断面水温分布图,可以看出,水温大体上随深度的增加呈不均匀递减现象。低纬度海域的暖水只限于薄薄的近表层之内,其下便是温度铅直梯度较大的水层,在不太大的深度内,水温迅速递减,此层称为大洋主温...[继续阅读]
1.水温的日变化大洋中水温的日变化很小,变化幅度一般不超过0.3℃。影响水温日变化的主要因子是太阳辐射、海洋内波等。在近岸海域潮流也是重要的影响因子。单纯由太阳辐射引起的水温日变化曲线多为“一峰一谷”型,其最高值...[继续阅读]
海洋表层盐度的平面分布由前所述可知,海洋表层盐度与其水量收支有着直接的关系。若将世界大洋表层的盐度分布(图2.8)和年蒸发量(E)与降水量(E)之差(E-P)的地理分布图(图2.9)相对照,可以看出,(E-P)的高值区与低值区分别与高盐区和低...[继续阅读]
大洋盐度的铅直方向分布与温度的铅直方向分布有很大不同。图2.10和图2.11分别为太平洋和大西洋沿准经线方向断面上的盐度分布。由图2.10可见,在赤道海域盐度较低的海水只涉及不大的深度。其下便是由南、北半球副热带海域下沉...[继续阅读]
1.盐度的日变化大洋表面盐度的日变化很小,其变化幅度通常小于0.05。但在下层,因受海洋内波的影响,日变化幅度常大于表层。特别在浅海,由于季节性跃层的深度较浅,海洋内波引起的盐度变化幅度增大现象可出现在更浅的水层,可达...[继续阅读]